大家好,我是好久不见的壹习的幺幺。 假期归来,看到我的第一眼,设计大叔问了一句“新年期间去相亲了吗?” 我:????还真没有…… 但没想到周围的大部分单身女同事,在归家的这期间内,或多或少地都去相亲了
白癜风专家讲解补骨脂注射液的副作用。 女生毕业后似乎就会陷入一个怪圈,那就是必须要抓紧找对象,否则年复一年,很快就会成为大龄剩女。 前几天,正巧看了《我家那闺女》,在节目中,焦俊艳被问到对相亲的看法时,她简单的回答中有两个动词——“扛”、“熬”,这两个词可谓是大部分享受单身状态但却因为年龄渐大而被迫相亲的人的完美总结。 因为父母恐惧子女变成大龄单身青年,所以想方设法地托人给自家的孩子找对象,别以为找到对象这事就算过去了,下一步就是催生。 所以,长大,并不仅仅意味着开始经济独立,随之而来的是对象,孩子,父母这三座无法跨越的高山。 有一个心理学的故事还挺有意思的,大致就是教授让一位女生写下了20位自己无法割舍的人,随后按照最不重要的依次划掉,最后面板上只剩下“父母”、“孩子”和“伴侣”三个选项。 女生最后选择先划掉了父母,随后是孩子,留到最后的是自己的丈夫。 同样是在刚才提到的综艺节目中,Papi酱给出的自己人生最重要排序是:自己>伴侣>孩子>父母。和心理学的故事中女生的选项不谋而合,不自知但是真实存在的选择。 Papi酱觉得,对于一个人来说,首先最重要的是自己,其次是伴侣,他们是陪伴我们时间最长的人,而孩子和父母,同样重要,但他们只是陪伴我们走过人生的一段旅程。 反观听完pap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公益中国i酱这番言论的父亲们,几个人满是不可置信。在老一辈的观念里,排在前置位的一定是孩子和父母,而后才是伴侣和其他,甚至“自己”都不在排序范围内。 看到弹幕中很多人批评papi酱的想法过于自私,起初觉得这样的排序好似有点伤心,但细细一想,其实把自己排在首位并不就意味着以自我为中心,而是先做好自己,先让自己开心,才能把幸福带给其他人。 毕淑敏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这一生最重要的事,是让自己幸福。”把自己先照顾好了,摆正了位置,才能把周围的人都带动。 有的时候不委屈自己并不一定是对他人的不负责,相反因为他人的影响做出了不佳的决定,反而最后我们会抱怨“都是你,要不是为了你……”,伤了双方的心,给自己有了解释和推脱之机。 传统观念中大多强调的是,牺牲精神,也就是为了重要的人或珍视我们的人,我们必然会主动去牺牲一部分的自我来成全他们。但这种成全一定是好的吗? 深有感触的大概就是我自己了,因为独生且是平辈最小的孩子,我得到的总是最多最好的,自然我也想将满满爱意等量回馈给家人。 因为大人说,年纪还小,外面冷所以不出去玩吧诸如此类的话,所以儿时的我总会乖乖地呆在大人身边,当他人询问是否想出去玩,我总会诚恳地说不想,但控制不住往外瞄哥哥姐姐玩耍的眼睛却暴露了我早已飞到屋外的心思, 逢年过节,走亲访友,听多了“你家孩子真乖,真孝顺”诸如此类的话语,父母总是笑着说她一贯如此,我以为我是满足的。外甥侄子们开始牙牙学语引得大家的欢笑的时候,妈妈和我说“你不用在这陪着,出去玩吧。” 那时我潜意识里居然是留在这,才发现日积月累的习惯早已磨平了我的想法。因为害怕家人的孤单我选择放弃了和同龄人玩耍的自由,我以为那是一时的妥协,却不知道,从内心顺从家人的想法这样的思维早已根深蒂固。 没有自我的选择初时能让所有人满意,但裹满爱意的蜜罐终将淹死贪恋自由的灵*。 如果父母也能把自己放在首位呢? 我所理解的把自己排在首位并不单指自己个人的行为,如果他们能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自己身上,他们会不会更快乐,我们的压力会不会小很多? 早前总听到邻居阿姨和自己年长未婚的孩子说道“你不愿意结婚生孩子,是的,你很快乐。但你有没有想过,我们一大把年纪了,看到人家的孩子多欢喜。我们走的时候也是不安心的,是遗憾的。” 这话看似只是父母殷切的希望,但落在子女的身上犹如千斤压得喘不过气来。若是父母能把更多的目光放在自己的身上,学会更爱自己,那其实这样一个良性循环又何尝不是对子女的一种解放呢? 我们所谓的把父母放在第四位并不是指任由我们挚爱的人自生自灭,而是在特定的环境下所做出的的选择,是希望父母也能不把我们放在首位的期盼。 从子女与父母的排序中不难看出,大部分单身人士其实并不畏惧婚姻这件事,究其根本,不想结婚是不想失去自己,也不想成为下一个会教育着自己孩子听老人的话不会错的碎碎念老太婆。 个人选择其实从来不是绝对命题,在我自己的排序中,除了自己排在首位外,后三位的排序完全是可以根据此时的阅历和实际情况来确定的,只是自己却是万万不能舍弃的。 见多了家长里短的烦恼和羁绊,也听多了长辈的谆谆教诲,虽然听取他人的意见能让我们的人生看起来好过些。 但我们有且仅有这一生啊,若是拿来慷慨赠与他人指挥,想着少走弯路最快通关,那等到老来弥留之际回忆此生,唯有过得挺好的这四个字,总觉得缺了点什么。 你的人生排序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