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流性食管炎(RE)是由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食管炎症性病变,内镜下表现为食管黏膜的破损,即食管糜烂和(或)食管溃疡。反流性食管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的人群,成人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西方国家的发病率高,而亚洲地区发病率低。这种地域性差异可能与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但近二十年全球的发病率都有上升趋势。中老年人、肥胖、吸烟、饮酒及精神压力大是反流性食管炎的高发人群。
在许多疾病的治疗中,医生也常常设定一些小目标,需要患者达到。比如高血压患者就需要长期把血压控制在/90mmHg以下,糖尿病患者就需要长期把空腹血糖控制在7.0mmol/L以下,痛风患者就需要把尿酸长期降低至umol/L以下……之所以要设定这样的目标,是因为大量研究和临床实践表明,“达标”治疗会明显降低疾病带来的风险,改善预后。“达标治疗”的理念源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慢性疾病的治疗,近年来,“达标治疗”的理念也逐渐应用于反流性食管炎。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目标是“症状缓解、黏膜愈合”。
是不是感觉很容易达到呢?
作为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你,是否也有过这样的想法?
“我都吃了两周的药了,啥感觉没有,应该可以停了……”
“啥?要吃8个星期?没必要吧,要不我先吃满1个月?……”
“还要复查胃镜?我啥症状也没有了!就这样吧。做胃镜又难受又费钱的……”
其实这只是症状缓解。
许多患者在服用质子泵抑制剂(PPI,包括奥美拉唑在内的各种XX拉唑)一两周之后就能出现很好的疗效,甚至症状消失。正因为反流性食管炎症状的缓解显而易见,就导致一部分患者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