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
妇幼保健部
王维洁主治医师
儿保门诊中好多家长问我:“王医生,我们家里孩子方面非常注意,特别注重清洁卫生的,我家宝宝怎么可能得鹅口疮呢?真是想不通?”那这鹅口疮是不讲卫生引的吗?宝宝得了鹅口疮家长应该怎么办呢?
鹅口疮鹅口疮又名雪口病、白念菌病,由真菌感染,是儿童口腔的一种常见疾病,多见于婴幼儿。本病是白色念珠菌感染所引起,在口腔黏膜表面形成白色斑膜。
白色念珠菌是病原微生物中的一种,俗称霉菌,通常多发生在口腔护理不清洁、营养不良、体弱的婴儿中,在久病的成年人中亦可发生。白色念珠菌在健康儿童的口腔里也常可发现,但并不致病,是一种存在口腔条件致病菌,相应条件状态下可以引起口腔黏膜感染产生鹅口疮。
病因
1、孕母、生产史因素:母亲孕期阴道有霉菌感染,婴儿出生时通过产道,接触母体的分泌物而感染。
2、喂养因素:奶瓶、奶嘴、口水巾消*不彻底,母乳喂养时,妈妈的奶头不清洁。
3、接触感染:接触感染念珠菌的食物、衣物和玩具。另外,婴幼儿在6~7个月时开始长牙,牙床有轻度胀痛感,婴幼儿便爱咬手指,咬玩具,这样就易把细菌、霉菌带入口腔,引起感染。
4、交叉感染:在幼儿园过集体生活,幼儿容易因交叉感染可患鹅口疮。
5、药物和疾病免疫失调:长期服用抗生素,或不适当应用激素治疗,造成体内菌群失调,霉菌就会乘虚而入。
临床表现
本病2岁以内的婴幼儿多见,新生儿和6月龄以内的婴儿发生率较高。宝宝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有啥表现呢?家长如何观察呢?
1、口腔黏膜表现:口腔黏膜出现乳白色、微高起斑膜,周围无炎症反应,形似奶块。无痛,伪膜黏附与口腔黏膜不易擦去,用力擦去斑膜后,可见下方不出血的红色创面。
2、好发部位:好发于颊、舌、软腭及口唇部的黏膜,白色的斑块不易用棉棒或湿纱布擦掉。
3、伴随症状:在感染轻微时,白斑不易被发现,也没有明显痛感,或仅在进食时有痛苦表情。严重时宝宝会因疼痛而烦躁不安、胃口不佳、啼哭、哺乳困难,有时伴有轻度发热。
4、严重并发症:受损的黏膜治疗不及时可不断扩大,蔓延到咽部、扁桃体、牙龈等,严重者可蔓延至食管、支气管,引起念珠菌性食管炎或肺念珠菌病,出现呼吸、吞咽困难,少数可并发慢性黏膜皮肤念珠菌病,影响终身免疫功能。甚至可继发其他细菌感染,造成败血症。
宝宝鹅口疮如何家庭护理?门诊中一男宝产后检查发现口腔颊黏膜和唇黏膜上“鹅口疮”,厚厚的、白白的一层,我用消*棉签无法擦拭去除,奶奶带着宝宝体检,妈妈在产后检查。我告诉奶奶要注意奶具等的消*……可是奶奶立马辩驳:“我们家不要太干净哦!宝宝奶瓶每次喂好都消*的,医生这是小孩普遍现象吧?要紧吗?”
我告诉奶奶:“今天下午我检查了40多个宝宝了,只有你家宝宝有鹅口疮,而且看上去还蛮严重的,请问您家奶具是如何消*的呢?”一听我的话奶奶的表情变得凝重了起来,怯怯地说:“每次宝宝喝完奶我就用开水泡一下奶瓶,那该怎么治疗呢?”
其实宝宝鹅口疮家庭护理在治疗和防止复发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家长应该怎样进行家庭护理呢?
1、注意口腔清洁:在宝贝奶后、吐奶后、辅食后、主食后喂1-2毫升白开水清洁口腔,让宝宝含水睡觉,不含奶睡觉。因为白色念珠菌喜酸厌碱,在酸性环境中容易生长,碱性环境会抑制其生长。奶液,特别是呕吐的奶渣含在嘴巴里是霉菌的最好培养基,家长严格按医嘱用药,但是鹅口疮还是反复发作的原因就在于此。
2、注意奶瓶、奶具的消*:每次奶后奶瓶、奶头、餐具用流动水清洗,开水煮沸消*,煮沸后小火继续煮10-15分钟,冷却后放入专用消*柜放置。(如果宝宝已经患有鹅口疮,一般的奶瓶蒸汽消*锅消*能力可能不够靠谱了)。
口水巾、围兜等使用婴幼儿专用洗涤剂清洗,专用消*液浸泡后太阳下暴晒。哺乳期的母亲在喂奶前应用温水清洗乳晕和乳头;而且应经常洗澡、换内衣、剪指甲,每次抱孩子时先洗手。婴幼儿的被褥和玩具要定期拆洗、晾晒,。
3、按医嘱用药:产妇有阴道霉菌病时应积极治疗,切断传染途径。宝宝鹅口疮可以用弱碱性溶液,如2%碳酸氢钠(小苏打)涂抹口腔患处改变宝宝口腔环境,再涂擦制霉菌素混悬剂每天四次。
4、增强宝宝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减少抗菌药物使用。良好和规律的饮食和睡眠作息时间;空气质量好时适当户外活动空气浴,人多密集的地方少去;家庭环境注意清洁卫生,开窗通风;适当适龄体格锻炼;幼儿园过集体生活的幼儿,用具不可混用。
未完待续,洁姐将陆续发布:养儿育女那些无可奈何敬请期待,不见不散。
宝贝辅食啥时候开荤呢?
如想提问,点击
原文
洁姐将在微博中回复大家
支持原创,如有转载,请标明出处;
洁姐育儿信箱官方订阅号:jiejieyuerxinxian
王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