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相信很多來過和樂中醫的朋友都知道或者瞭解過王英武教授,王教授以精湛的醫術贏得了很多朋友的口碑和贊許。
-王英武-
主任醫師、教授
王英武教授學術與臨床並重,在精研《黃帝內經》《傷寒論》《脾胃論》《溫病條辨》《醫宗金鑒》等中醫經典的同時,總結臨床經驗,在腸胃病、肝腎病、心腦血管病以及抑鬱病等方面,形成了完整有效的診療手段,尤其是在以寬胸利膈法治療肺癌的胸腔積液、以疏肝活血利水法治療肝硬化腹水、以益腎活血法治療慢性前列腺炎、以活血化瘀健脾補腎法治療慢性腎炎、以益氣化瘀法治療心肌梗塞、以痰濕辨證論治治療各型腫瘤、以疏肝和胃法治療慢性胃炎等方面取得突破性的進展。
此案患者泄痢日久、癥狀反復以致精神抑郁,肝郁化火,正虛邪戀,虛實俱在,寒熱錯雜,具有《傷寒論》厥陰病“消渴,氣上沖心,心中疼熱,饑而不欲食”之特征。
經六次診療,諸藥合用,酸借辛開,益正不戀邪;苦借甘調,泄熱滋肝體;寒熱藥物共用,清熱和陰,溫中通陽,取得了滿意的療效。
賈某某女62歲
工人陜西省渭南市人
年6月10日初診:
主訴:腹痛粘液便15年,加重3個月。
現病史:
患者於15年前無明顯誘因出現下腹疼痛,大便次數增多,每日4—6次,便帶淺紅色粘液,便前腹痛,便後痛減;納食不佳,口幹不欲飲水,口腔潰瘍反復發作。多次在當地醫院用中西藥治療,時發時止,時輕時重。
三個月前因癥狀加重,在西安交大二附院住院,胃鏡檢查示返流性食管炎,慢性淺表性胃炎,腸鏡示結腸粘膜水腫,潰瘍性結腸炎。住院治療2周後癥狀好轉出院,一個月前因情誌不遂,癥狀復重,於當地醫院住院治療12日,予調節腸道菌群及控抑郁藥物治療,效果不佳,始來我門診進一步治療。
刻下癥見:
腹部隱痛,大便溏稀不成形,帶有少量粘液,每日2—4次,有排不盡感;納差,不欲食,食後腹脹,呃逆上氣,口幹不欲飲水,口腔多處潰瘍;視物模糊,心煩頭暈,少寐多夢,嘈雜懊惱,倦怠乏力,手足不溫,面色潮紅,自汗出,舌黯苔少,脈細弦數。
西醫診斷:
潰瘍性結腸炎,慢性淺表型胃炎,返流性食管炎,焦慮癥。
中醫診斷:久痢
辨證:寒熱錯雜證
治法:清熱和陰,溫中通陽。
方藥:烏梅湯加味
年6月16日二診:
患者服上方7劑,腹痛腹脹較前好轉;心煩頭暈、嘈雜懊惱、呃逆上氣感減輕;有食欲;大便溏稀,大便次數減少,每日2—3次;余癥如常,舌黯苔少,脈細弦數。
年6月26日三診:
患者覺心煩頭暈、嘈雜懊惱、呃逆上氣明顯好轉,納食增加,已無腹痛腹脹,口腔潰瘍好轉,睡眠改善。倦怠乏力,手足不溫,自汗出,舌脈同前。
處理:繼用上方加炙黃芪。
方藥:
年7月12日四診:
患者每日大便2次,已成型,無粘液,已無腹痛腹脹,口腔潰瘍痊愈,無嘈雜懊惱,納食增加,偶有呃逆上氣,睡眠改善。仍頭暈倦怠乏力,手足不溫,自汗出,舌淡紅,苔少,脈細弦。
處理:上方去青黛,加炒山藥。
方藥:
年7月28日五診:
患者每日大便1—2次,無粘液,質可;無腹痛腹脹、嘈雜懊惱、呃逆上氣,納食可,睡眠可;頭暈、倦怠乏力、手足不溫、自汗出較前明顯好轉。舌淡紅苔薄白,脈細弦。
處理:繼用上方增加炙黃芪、當歸用量。
方藥:
年8月13日六診:
大便基本正常,每日1—2次;納食可,睡眠可;偶爾頭暈,精神好轉,手足無冷感,基本不出汗;舌淡紅苔薄白,脈滑。繼用上方15劑鞏固療效,不適隨診。
:
此案患者泄痢日久、癥狀反復以致精神抑郁,肝郁化火,正虛邪戀,虛實俱在,寒熱錯雜,具有《傷寒論》厥陰病“消渴,氣上沖心,心中疼熱,饑而不欲食”之特征。
《傷寒來蘇集》雲:“久利則虛,調其寒熱,扶其正氣,酸以收之,其利自止。”
患者疾多病久,當以“調”為順,以“平”為期,設清熱和陰、溫中通陽之法,以烏梅湯加減治療。
方中烏梅酸能瀉肝之熱,收肝之逆氣;黃連、黃柏苦寒,助烏梅以清瀉邪熱;人參、當歸味甘,益氣補血,助烏梅以滋肝體;少用辛溫之桂枝、附子、幹姜、川椒通達肝陽,以使邪有出路;加四逆散、郁金以疏肝解郁,加焦三仙以健脾和胃、消食導滯,加炙遠誌、炒棗仁以安神定誌,加青黛以清熱解*,治療口腔潰瘍;後期重用黃芪、當歸益氣養血,扶助正氣使體力恢復。
諸藥合用,酸借辛開,益正不戀邪;苦借甘調,泄熱滋肝體;寒熱藥物共用,清熱和陰,溫中通陽,取得了滿意的療效。
(本醫案分享用藥僅供參考交流,切忌照搬使用,請在醫師辨證指導下再處方用藥)
-更多相關閱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