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烂性胃炎属于肠胃疾病的一种,在生活中十分常见,大多数的胃炎患者都是在饱餐之后发作,会出现胃部疼痛,胃胀气,恶心呕吐等症状。糜烂性胃炎患者的胃粘膜出现多发性糜烂,还可能伴随着小的溃疡,这种疾病需要及时治疗,否则会诱发其他胃部疾病,甚至危害生命安全。
糜烂性胃炎的症状
大多数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的症状没有明显的特异性(也就说是,不能因为具有某个症状就意味着一定是得了某种疾病),但常见的表现有:
1、上腹部不舒服,可能是隐隐作痛,也可能是烧灼感,饭后可以加重。
2、消化不良症状,包括食欲减退,餐后饱胀,恶心、反酸、打嗝等。
3、如果糜烂程度比较重,发生了消化道出血,还可以解黑色大便;如果症状反复、消化道出血时间比较长,还可以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和乏力等表现。
糜烂性胃炎的发生与我们饮食密切相关,是一种典型的吃出来的毛病,吃进去的各种食物会含有损害胃粘膜的成分,继而导致急性胃炎发生。
1、饮食因素:浓茶、浓咖啡、烈酒、过冷、过热、过于粗糙的食物、刺激性调味品,均可刺激胃粘膜,破坏粘膜屏障造成胃黏膜损伤和炎症。
2、生物因素:包括细菌及其*素,主要是指吃进去了一些致病菌及其*素对胃粘膜造成的损伤,常表现为急性胃肠炎或者食物中*。常见致病菌为沙门氏菌、嗜盐菌、致病性大肠杆菌等,常见*素为金*色葡萄球菌及肉*杆菌*素,尤其是前者较为常见。进食污染细菌或*素的不洁食物数小时后即可发生胃炎或同时合并肠炎,此即急性胃肠炎。
3、其他因素:包括药物副作用、精神紧张、神经功能失调,各种急重症的危急状态,以及机体的变态(过敏)反应均可引起胃粘膜的急性炎症损害。
以上内医院和大家分享的一些有关肠胃健康的知识,如果您需要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
相关作者:医院西藏成办分院潘雯
导读我们将临床上已确诊的病例图片分成三种不同环境下内镜表现来叙写。主要目的在于认识早期食管癌的内镜下特点,提高发现对早期食管癌的意识,并总结分析,从而运用于日常临床工作当中。
白光与NBI
图1:左图白光下5-7点方向黏膜粗糙,呈不规则片状发红、浅凹陷改变,表面可见白色颗粒样坏死物,病灶部位管腔僵直,吸引后病灶内收缩不一致;右图NBI提示病灶有边界,BC(+),微血管观察不清楚。
考虑:肿瘤性病变,需进一步碘染结合NBI确定范围、放大确定深度。
图2:左图白光下3-9点方向可见黏膜呈发红、浅凹陷改变,表面可见少许白色颗粒样坏死物,病灶部位管腔明显僵直,吸引后病灶完全无收缩;右图NBI提示病灶有边界,BC(+),近端(口侧)IPCL扩张、管径不一、排列密集、血管间形态存在异质性,即呈B1型针尖样密集增粗;远端微血管观察不清楚。
考虑:肿瘤性病变,需进一步碘染结合NBI确定范围、放大确定深度。
图3:左图白光于2点、8点方向各见一岛状橘色黏膜,边界清楚、光滑,无明显隆起、凹陷,其上未见白苔、坏死物、角化物;NBI下相应病灶区域可见腺上皮样改变。
考虑:因位置特殊(病变周边血管呈网状,提示系食管上段),故考虑异位胃粘膜可能性大。
图4:白光下齿状线上移、不规则,可见数处片状发红、糜烂、针尖样出血点,齿状线下方未见确切栅栏状血管;NBI下齿状线上移区域未见腺管边缘上皮、腺窝开口及亮蓝嵴等表现,齿状线不规则区域系糜烂。
考虑:1.反流性食管炎(LA-A级);
2.食管裂孔疝?(需行上消化道钡餐协助诊断)
图5:系食管外科术后(远端可见吻合口),左图白光12点-3点可见片状扁平白色角化物,其覆盖区域可透见BV血管,血管纹理清晰、规则、有层次感,未覆盖处黏膜光滑,无明显色泽变化;NBI下角化物未覆盖的黏膜内BC(-)。
考虑:良性病变,过度角化表现。(鉴别困难时,可冲洗或尝试活检钳移除附着物,进一步观察)
图6:左图白光管腔稍狭窄,2-6点方向黏膜发红,可见少许颗粒样白色坏死物;NBI下BC(+)且范围较白光更大,边界更清楚。
考虑:肿瘤性病变可能性大,需进一步放大观察。
图7:食管癌术后:左图白光下正中间可见一白色瘢痕样隆起(吻合口),上下各见一憩室,上方憩室浅,上方憩室上部(12点方向)可见局灶黏膜发红、浅隆起,NBI下BC(+),IPCL增粗、扭曲、排列混乱、血管间具有异质性。
考虑:肿瘤性病变,术后复发?
图8:左图白光下3-8点方向局灶黏膜发红,中央可见小片状糜烂灶;NBI下BC阳性区域更大,除2点、4-5点、8点方向外,其他部位BC均阳性,所见IPCL增粗、密集。
考虑:肿瘤性病变,需进一步碘染结合NBI确定范围、放大确定深度。
图9:此图应分成3个区域进行分析,12点方向病灶,可见白色角化物,NBI下BC(+),IPCL扩张、扭曲、排列紊乱、血管间具有异质性;7点方向呈白色颗粒状隆起,BC(-),部分IPCL扩张;5点方向可见白色息肉样隆起,表面呈乳头状,NBI下观察可见乳头状改变。
考虑:1.12点方向:肿瘤性病变,需进一步放大观察;
2.7点方向:多系活检后增生;
3.5点方向:乳头状瘤。
图10:左图白光下7点-12点黏膜发红,有段差感,附少许白色颗粒样坏死物;NBI下病灶BC(+),边界明确,段差感增强。
考虑:肿瘤性病变,需进一步碘染结合NBI确定范围、放大确定深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