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异病同治探讨李佃贵教授从浊*治疗慢性胃炎兼次症经验
导读:异病同治是中医学重要的治疗法则,对于不同疾病,只要存在共同的病机,均可采用同样的治疗法则。慢性胃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李佃贵教授提出浊*内蕴是慢性胃炎的关键病机。在治疗慢性胃炎的同时,其出现的兼次症亦收到较好疗效,笔者有幸随师侍诊,受益匪浅,不揣浅陋,现将李教授辨治慢性胃炎兼次症经验叙述如下,以飨同道。
1 慢性胃炎兼带状疱疹
病例1,女,64岁,就诊时间:2019年3月6日。主诉:胃脘疼痛1年,加重伴右胁下疼痛1周。现病史:患者1年前开始出现胃脘疼痛,在我院门诊查电子胃镜示:糜烂性胃炎,胃息肉,口服中药汤剂治疗,患者病情减轻。1周前,胃脘疼痛加重,伴有右胁下疼痛1周,遂来我院。现主症:胃脘疼痛,右胁下疼痛,嗳气,口干口苦,纳少,寐差多梦,大便2~3日1次,黏腻不爽,右胁下可见红色疱疹,伴有瘙痒,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证属浊*内蕴,肝络瘀阻;治以化浊解*,疏肝活血;予当归12g、炒白芍15g、川芎6g、柴胡6g、*芩9g、茯苓15g、炒白术12g、茵
陈15g、*连6g、白花蛇舌草15g、蒲公英12g、地榆9g、龙胆草6g、地骨皮12g、牡丹皮6g、郁金9g、延胡索15g、香附15g、白鲜皮15g、僵蚕6g,日1剂,早晚各1次。药后胃脘疼痛明显减轻,右胁下疼痛减轻,疱疹减轻,逐渐消退。李教授在原方基础上加:五加皮15g加减治疗1个月,疱疹基本消失。
按:带状疱疹,中医称之为“缠腰火丹”“蛇串疮”。饮食不节、情绪不畅等原因,导致脾失健运,脾虚生湿,湿蕴成浊,浊郁化热,热聚成*,最终形成浊
*内蕴之势。浊*内蕴脾胃,可见胃脘疼痛、嗳气等症,浊*外散皮肤可见疱疹。选用茵陈、*连化浊解*;白花蛇舌草、公英、*连清热解*;柴胡、延胡索、香附疏肝理气;当归、川芎活血化瘀,根据中医“以皮治皮”理论;选用五加皮、白鲜皮清热解*,祛湿止痒;地骨皮、丹皮清热凉血,经皮肤将浊*之邪排出体外,邪退正复。
2 慢性胃炎伴复发性口疮
病例2,男,18岁,就诊时间:2018年8月18日。主诉:胃脘胀满5年余,加重10d。患者5年前因饮食不节后出现胃脘胀满不适,未予规范化系统治疗。10d前因情绪不畅后胃脘胀满加重。在我院查胃镜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糜烂,病理示:(胃窦)少许黏膜轻度慢性炎症,间质水肿伴肌组织增生,腺体轻度肠上皮化生。现症见:胃脘胀满、堵闷,伴有反酸,嗳气,口中泛酸,口腔溃疡反复发作,无明显规律性,纳一般,大便平素黏腻不爽,日行1~2次,小便可。舌红,苔薄*腻,脉滑。辨为浊*内蕴证,治以化浊解*,兼以生肌敛疮。处方:藿香12g、*连15g、茵陈15g、公英12g、茯苓15g、白术9g、瓜蒌15g、厚朴6g、枳实12g、冬凌草12g、儿茶9g、生地12g、青黛3g、牡丹皮6g、海螵蛸15g、浙贝10g、升麻6g、当归12g、怀牛膝9g,日1剂。1周后胃脘症状明显减轻,口腔溃疡逐渐消退。效不更方,原方加减口服1月后,胃脘胀满、堵闷不明显,口腔溃疡消失。
按:复发性口疮又称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口腔溃疡有阴阳之别,有虚火、实火之分。浊*内蕴脾胃,阻滞中焦气机,气机不畅,故见胃脘胀满,气上逆则见嗳气等症状。浊*循经,上蒸于口,可见唇口糜烂、溃疡。李教授以化浊解*法治疗慢性胃炎,清热化浊解*,浊去*散,同时对于口腔溃疡也起到了意
想不到的效果。李教授应用儿茶、青黛治疗口腔溃疡,屡试不爽。儿茶在《本草纲目》:“清上膈热,化痰生津。涂金疮、一切诸疮,生肌定痛,止血收湿”。《医学入门》言儿茶“消血、治一切疮*”;青黛有清热解*凉血作用,《要药分剂》:“除热解*,兼能凉血。”二者配合使用,治疗口腔溃疡疗效显著。
3 慢性胃炎伴高脂血症
病例3,男,58岁。2018年4月9日就诊。主因间断烧心、反酸10年余,加重3d。症见:烧心、反酸,胃脘烧灼感,伴有口干口苦,心烦易怒,纳呆,大便黏腻不爽,每日2~3次,夜梦多,小便*,面色暗红,舌暗红苔中根部*厚腻,脉弦细滑。查电子胃镜示:反流性食管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病理示:贲门活检:黏膜慢性炎症,肌组织增生,灶性腺体肠上皮化生。其后间断予中药治疗。近日体检:胆固醇7.2mmol/L,三酰甘油3.52mmol/L。心电图示:ST-T改变,不正常心电图。证属浊*内蕴,络脉瘀阻,治以化浊解*,化瘀通络,方药:藿香12g、佩兰9g、茵陈15g、白花蛇舌草15g、*连15g、公英12g、云苓15g、白术9g、三棱9g、莪术9g、郁金15g、丹参15g、砂仁15g、香附10g、苏梗10g、珍珠母12g、夏枯草12g、炒山楂10g、三七粉2g(冲),口服药物1周后,患者烧心减轻,偶有反酸,乏力减轻。以上方为基础加减治疗3月余,8月21日复查胆固醇5.6mmol/L,三酰甘油2.2mmol/L,体重减轻5kg。
按:高脂血症为现代临床常见代谢性疾病,中医归为痰浊、血瘀范畴。李教授认为血脂即成为致病因素,正气即转为邪气,称为“脂*”,为浊*之一种。饮食不节、情志不畅、劳欲过度,损伤脾胃,脾失健运,胃失受纳,湿浊内生,热邪来犯,郁久成*,浊*蕴结体内,邪无出路,内蕴体内,形成“脂*”。李教授明辨病机本质,在化浊解*中药的基础上,配合三棱、莪术、三七粉等活血化瘀类药物,达到化浊解*、辟秽洁血之效,使体内浊*尽快排出,恢复机体正常状态。
4 慢性胃炎伴慢性肾衰竭
病例4,女,60岁。2017年6月8日初诊。主因胃脘不适伴有双下肢浮肿3年余,加重伴乏力1个月就诊。现主症:胃脘不适,以下午为甚,乏力,
双下肢浮肿,偶有恶心,纳少,大便偏干,2~3d一次,尿中可见泡沫,舌质暗红,苔*厚腻,脉弦滑。辅助检查:电子胃镜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糜烂,十二指肠球炎。查血常规:血红蛋白98g/L,尿蛋白(++),24h尿蛋白2.1g,肾功能:BUN23.2mmol/L,Scr 443μmol/L,UA 390μmol/L。西医诊断为慢性胃炎、慢性肾衰竭,中医诊断为浊*内蕴。治宜化浊解*,利水消肿。方药:广藿香15g、薏苡仁15g、苍术12g、*连6g、*芪30g、当归15g、猪苓15g、茯苓15g、泽泻9g、冬瓜皮15g、大腹皮12g、陈皮12g、清半夏6g、砂仁6g(后)、焦三仙各10g、炒山药12g、乌梢蛇9g、僵蚕6g、甘草3g。14剂,日1剂,水煎取汁300mL,分2次温服。嘱其低量优质蛋白、低嘌呤饮食。同时予中药灌洗肠,方药:生大*15g(后下),枳实12g,公英30g,丹参30g,芒硝9g(冲)。14剂,日1剂,水煎取汁150mL,保留灌肠60~90min。2017年6月23日二诊:患者胃脘不适减轻,乏力减轻,双下肢浮肿减轻,纳食增加,大便日一行,质可,舌暗苔薄*腻,脉细滑。前方去*连,加水牛角丝15g(先煎)。14剂,水煎服,日1剂。2017年7月8日三诊:胃脘无
明显不适,患者乏力及双下肢浮肿明显减轻,无恶心、呕吐,纳增,舌质暗、苔白,脉细滑。前方去陈皮、清半夏。继续口服14剂。2017年8月18日复查BUN 16.2mmol/L,Scr 350.2μmol/L,CO2CP20.8mmol/L。
按:慢性肾脏病可归属于中医“虚劳”“尿浊”“水肿”“关格”等范畴,其发病与肾关系密切,亦与脾胃气化密切相关。饮食不节、情绪不畅或先天脾胃虚弱等因素,导致中焦脾胃受损,脾失健运,脾虚生湿,湿蕴成浊,湿聚成痰,水湿痰浊互结,阻碍气机,郁久成*,最终形成浊*内蕴之势。浊*蕴积于中焦脾胃,胃受纳失司,可见胃脘不适,食欲不振。浊*下注于肾,气化失权,分清泌浊功能失职,秽浊之物不得外泄,蓄积体内,酿久为浊*。我们将浊*
看作一种病理产物,同时也是致病因素。浊*阻滞气机,加速病情恶化和脏腑衰败,故在治疗时,要化浊解*祛除病邪,同时不忘脾肾亏虚之本。
5 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失眠
病例5,女,57岁。2017年6月8日初诊。主因胃脘胀痛伴失眠6年余,加重半月来就诊。现病史:患者6年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胃脘胀满,疼痛,自诉查电子胃镜示:慢性萎缩性胃炎(未见报告),1年前复查电子胃镜示慢性浅表性萎缩性胃炎,病理示:胃窦活检黏膜中度慢性炎症,间质肌组织增生,灶性腺体肠上皮化生。半个月前,患者情绪不畅后病情加重,夜间入睡困难,就诊时症状:胃脘胀痛,生气后加重,嗳气,偶有烧心、反酸,口干口臭,纳差,心烦,易怒,寐差,大便3~4d一次,排便困难,舌暗红苔*厚腻,脉弦细滑。证属浊*内蕴,肝胃不和证。治以化浊解*,疏肝和胃;方选胃宁1号加减。柴胡6g、*芩6g、*连15g、半枝莲12g、半边莲12g、当归12g、川芎6g、白芍15g、佛手12g、茯苓15g、生白术12g、石菖蒲15g、郁金12g、醋香附12g、延胡索15g、合欢皮15g、生龙骨15g、栀子12g、豆豉6g、炒枣仁15g,14付,日一剂,早晚分服。服药后胃脘胀痛减轻,睡眠明显好转,守方治疗3个月,诸症均减轻。
按:“胃不和则卧不安”,因此慢性胃炎患者多合并失眠症。顽固性失眠患者可出现精神萎靡不振,焦躁易怒,甚或出现抑郁表现。失眠属于中医不寐,病因复杂多变,有气虚、血虚、阴虚、阳亢;有七情过极、瘀血阻滞、痰火食积、年老体虚等因素均可致失眠。脾胃在失眠发病过程中至关重要。浊*内蕴胃
腑,气滞不畅,不通则痛,故见胃脘胀满、疼痛;胃不和则卧不安则见寐差;浊*浸淫,上扰心神,神失调摄而见心烦易怒等症状。我们对于慢性胃炎伴有失眠患者,多从脾胃论治,应用化浊解*去除邪气之本,常用刺五加、合欢花、夜交藤疏肝解郁安神,炒枣仁养心安神,龙骨、牡蛎镇静敛神,栀子、豆豉清心安神。辨证应用,疗效确切。
浊*学说是李佃贵学术思想的精髓。浊*可侵犯上中下三焦,但以中焦最为常见,以脾胃最为常见。李教授认为浊*内蕴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机之一,并以此为理论依据,制定了以“化浊解*”为主治疗慢性胃炎的一整套严谨的治则、治法。慢性胃炎可并发多种疾病,如带状疱疹、口腔溃疡、高脂血症、慢性肾病、失眠等,疾病分属不同,但唯一相同之处在于疾病具有共同特点、共同的病机。情绪不畅,形成肝气郁滞,肝脾不调,脾失健运,湿浊困脾,日久生热,热聚成*,浊*内蕴,浊*可外犯皮肤,上蒸于口,下注于肾,内入于血,临床症状各异。李教授对于符合浊*证临床表现者:面色粗*,晦浊,油腻;大便黏腻不爽,小便*或深*或浓茶样;舌质红或暗红,苔*腻或*厚腻;脉象滑数、弦滑或弦细滑;均采用化浊解*法治疗,视具体情况,选用达表透浊解*、渗湿利浊解*、通腑泄浊解*、健脾除湿解*、芳香辟浊解*、清热化浊解*等,均可切中病机要害,疗效显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