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斑狼疮论坛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胆汁反流性胃炎如何治疗
TUhjnbcbe - 2021/4/12 18:27:00
北京治疗白癜风正规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慢性胃炎,是胆汁反流入胃内引起的胃黏膜损伤。胆汁反流性胃炎,有哪些病因?目前治疗现状如何?该如何治疗?

一、胆汁是重要的胃病致病因子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慢性胃炎,原因是十二指肠内的胆汁反流进入胃内。

胆汁,是消化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物质,产生于肝脏,贮存于胆囊,进食后排入肠道,帮助消化。

若胆汁反流至胃或食管,就会损伤食管、胃黏膜,变成致病因子。胆汁与胃酸、幽门螺杆菌一样,是重要的上消化道疾病的致病因子。

胆汁的主要成份——胆汁酸,对胃黏膜屏障具有明显的破坏作用。在胃内酸性环境下胆汁酸对胃黏膜的侵袭力增强,其与消化酶等共同作用可导致黏膜细胞和组织结构的改变,同时削弱胃黏膜的多种保护机制,并促进其他损伤因子如胃酸和幽门螺杆菌的作用。

二、引起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原因是什么?

十二指肠胃反流,本来是机体的一种生理现象,若发生过度就会对胃黏膜造成损伤。

幽门口是胃的出口,与十二指肠相连。一般情况下,幽门口呈收缩关闭状态,胃内食物经胃蠕动排入十二指肠时,幽门口舒张开放,食物排空后,幽门口又收缩关闭,从而可防止胆汁反流入胃。

胃-幽门-十二指肠协调运动失调被认为是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协调运动失调,引起十二指肠逆蠕动增加、幽门关闭功能减弱、胃排空延迟,均可导致十二指肠内容物包括胆汁过量反流入胃。

1.胃手术后

包括:胃远端切除胃肠吻合术后、胃迷走神经切断术、幽门成形术。

手术破坏了幽门口的“把关”作用,于是发生胆汁反流。

2.胆囊疾病

包括:胆囊切除后、多发性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胆囊萎缩。有报道60%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有胆囊疾病史。

正常胆囊时,胆汁只在餐后定时排入十二指肠。胆囊疾病或胆囊切除后,胆囊贮存胆汁功能丧失,一天24小时都有胆汁不间断地流入十二指肠内。食物消化分为消化期、消化间期,消化间期会发生肠胃逆蠕动,这本是正常现象。但在胆囊疾病或胆囊切除后的病人因肠胃逆蠕动而发生了肠内胆汁反流入胃的现象。

3.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可能通过增加胃泌素释放,从而影响胃十二指肠动力,引起胆汁反流。

有研究认为:幽门螺杆菌是不明原因的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主要原因。

4.先天性幽门口关闭不全,等

三、胆汁反流性胃炎有哪些临床表现?如何诊断?

主要症状为上腹部饱胀感或不适,可有上腹隐痛或剧痛,常呈周期性发作,可伴嗳气(打饱嗝)、反酸、烧心、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和消瘦等;少数还可有胃出血,表现为呕血或排黑便(柏油样便)以及大便潜血试验呈阳性等。

长期胆汁反流,慢性胃炎久治不愈,可进一步发展为萎缩性胃炎,使胃癌发病率增高。

胃镜是诊断该病的主要方法。

胃镜下可观察到胆汁反流表现:

1.胃腔内多量浅*至*绿色胆汁;

2.胃壁上附较多含胆汁的黏液;

3.含有胆汁的十二指肠液呈泡沫状或水流状从幽门口反流入胃,幽门口松弛或处于开放固定状态;

胃镜下胃黏膜炎症表现:

胃黏膜弥漫性充血水肿,黏膜皱襞肿胀、黏膜接触性出血,或伴有糜烂、浅溃疡。

胃内24小时胆汁监测也是判断有无胆汁反流的可靠方法。

四、胆汁反流性胃炎如何治疗?

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治疗目前仍十分困难,大多无法完全治愈,药物停用后无法阻止胆汁反流的发生、胆汁对胃黏膜的损伤。

幽门螺杆菌阳性者,首先根除幽门螺杆菌。这对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胆汁反流性胃炎可以治愈,并可减少诱发胃癌的可能。

对胃手术后、胆囊疾病或胆囊切除后的胆汁反流性胃炎,由于解剖结构的改变,目前无法根治,只能用药物控制病情。

控制胆汁反流性胃炎药物,包括:络合胆酸的药物(铝碳酸镁等)、促胃肠动力药(莫沙比利、伊托比利、多潘立酮)、胃黏膜保护剂(尿囊素铝、替普瑞酮、瑞巴派特等)、抑酸剂(质子泵抑制剂、H2受体阻止剂,如奥美拉唑、潘托拉唑、雷贝拉唑、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

四、胆汁反流性胃炎如何进行饮食调养?

患者饮食要清淡,不吃油腻、油炸食物,以免刺激胆汁分泌增多,加重反流和病情。应细嚼慢咽,忌暴饮暴食。避免饮酽茶、烟酒、浓咖啡和进食辛辣、过冷、过热和粗糙食物。避免精神紧张,保持心情舒畅。不服或慎服对胃黏膜有刺激的药物。

中医辨证

胆汁反流胃食管炎根据中医辨证论治,属于中医“噎嗝”“胃痞”之范畴。

病位在胃,与肝胆关系密切;肝胆互为表里,胃胆为六腑脏器,以通降为顺。胆汁生成、排泄赖肝之疏泄功能,若肝之疏泄功能障碍,则胆汁不寻常道。

若肝气郁结,日久化热,邪热犯胃,胃失和降,肝胃郁热,逆而上冲,故腹胀口苦、呕吐、胃痛,治应疏肝泄热和胃[5]。

临床表现:上腹(胃脘)间断或持续性烧灼样痛,痞满不适,呕吐苦水,嗳气,恶心,口苦,纳呆,大便不畅,可伴见消瘦、失眠等,舌红、苔*厚腻,脉弦或弦滑数。

病机特点:可概括为“胆邪逆胃,胃络损伤”。

特别强调中气不足为本病发病的内在因素,也是本病反复发作的根源。

治疗用药

本病病情复杂,虚实错杂,治疗应以辨证论治为总则,特别强调“肝脾并调,胆胃同治”思想的重要性。

“肝脾并调,指疏肝健脾宜兼顾,病初肝郁之象明显,以疏肝解郁为主,兼以健脾益气;病久脾虚为主,以健脾益气为主,兼以疏肝;肝郁化热以疏肝泻热为主;脾气虚甚致阳虚,可益气的同时运用温阳之法。

“胆胃同治”,指利胆清热除湿的同时,考虑胃络受损加用和胃护膜之品,体现局部微观辨证和整体宏观辨证相结合的优势特点。同时考虑胆随胃降,以降为用,治疗时即使没有便秘症状,也可适当加用通利腑气、承顺胃气下降之品,以求胆汁下降为顺,减少对胃络的伤害。

临证用药常以柴胡、青皮疏肝解郁,强调中病即止,以免耗伤正气,或易为银柴胡、紫苏梗等;健脾益气首选*芪,而甘草、白术亦可选用;利胆清热除湿用*连、苦参、*芩、金钱草等,但此类药毕竟为苦寒之品,亦不可久服;和胃护膜用白及、浙贝母、海螵蛸、砂仁、白豆蔻等;痛甚多涉及血分,用川楝子、延胡索止痛,丹参、三七亦可,或可合用芍药甘草汤;降逆除满、通利腑气用厚朴、莱服子、瓜蒌等。

总之,临证组方用药遵先后缓急用药之法,祛邪务尽,善后务细,时时体现随机调节的灵活性。

点击阅读原文,与知名专家1对1交流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胆汁反流性胃炎如何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