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治疗是抑制胃酸,其中质子泵抑制剂是首选药物,疗程为4-8周,病情较重者可适当延长疗程或增加剂量。轻中症患者可选用组胺H2受体拮抗剂,抑酸能力较弱,疗程8-12周。
促胃肠动力药,如多潘立酮、莫沙必利、伊托必利等,适用于轻症病人,或作为与抑酸药联用的辅助用药。
抗酸药,仅用于轻症、间歇发作者临时缓解症状。
胃食管反流病属于中医“吐酸”、“食管瘅”范畴,胃失和降,胃气上逆为胃食管反流病基本病机,肝胆失于疏泄、脾失健运、胃失和降、肺失宣肃、胃气上逆,上犯食管,形成本病的一系列临床症状。根据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将本病分为以下证型辨证论治(主症2项,加次症2项,参考舌脉,即可诊断证候):1.肝胃郁热证
主症:①烧心;②反酸。
次症:①胸骨后灼痛;②胃脘灼痛;③脘腹胀满;④嗳气或反食;⑤易怒;⑥易饥。
舌脉:①舌红,苔*;②脉弦。
治法:疏肝泄热,和胃降逆。
主方:柴胡疏肝散《景岳全书》合左金丸《丹溪心法》。
药物:柴胡、陈皮、川芎、香附、枳壳、芍药、甘草、*连、吴茱萸。
加减:泛酸多者,加煅瓦楞、乌贼骨、浙贝母;烧心重者,加珍珠母、玉竹。
2.胆热犯胃证
主症:①口苦咽干;②烧心。
次症:①胁肋胀痛;②胸背痛;③反酸;④嗳气或反食;⑤心烦失眠;⑥易饥。
舌脉:①舌红,苔*腻;②脉弦滑。
治法:清化胆热,降气和胃。
主方:小柴胡汤《医方集解》合温胆汤《备急千金要方》。
药物:柴胡、*芩、人参、甘草、半夏、生姜、大枣、竹茹、枳实、陈皮、茯苓。
加减:口苦呕恶重者,加焦山栀、香附、龙胆草;津伤口干甚者,加沙参、麦冬、石斛。
3.气郁痰阻证
主症:①咽喉不适如有痰梗;②胸膺不适。
次症:①嗳气或反流;②吞咽困难;③声音嘶哑;④半夜呛咳。
舌脉:①舌苔白腻;②脉弦滑。
治法:开郁化痰,降气和胃。
主方:半夏厚朴汤《金匮要略》。
药物:半夏、厚朴、茯苓、生姜、苏叶。
加减:咽喉不适明显者,加苏梗、玉蝴蝶、连翘、浙贝母;痰气交阻明显,酌加苏子、白芥子、莱菔子。
4.瘀血阻络证
主症:①胸骨后灼痛或刺痛。
次症:①后背痛;②呕血或黑便;③烧心;④反酸;⑤嗳气或反食;⑥胃脘刺痛。
舌脉:①舌质紫暗或有瘀斑;②脉涩。
治法: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主方: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
药物:桃仁、红花、当归、生地、川芎、赤芍、牛膝、桔梗、柴胡、枳壳、甘草。
加减:胸痛明显者,加制没药、三七粉、全瓜蒌;瘀热互结甚者,加丹皮、郁金。
5.中虚气逆证
主症:①反酸或泛吐清水;②嗳气或反流。
次症:①胃脘隐痛;②胃痞胀满;③食欲不振;④神疲乏力;⑤大便溏薄。
舌脉:①舌淡,苔薄;②脉细弱。
治法:疏肝理气,健脾和胃。
主方:旋覆代赭汤《伤寒论》合六君子汤《医学正传》。
药物:旋覆花、代赭石、人参、生姜、半夏、大枣、甘草、陈皮、白术、茯苓。
加减:嗳气频者,加砂仁、豆蔻;大便溏薄甚者,加赤石脂、山药。
6.脾虚湿热证
主症:①餐后反酸;②饱胀。
次症:①胃脘灼痛;②胸闷不舒;③不欲饮食;④身倦乏力;⑤大便溏滞。
舌脉:①舌淡或红,苔薄*腻;②脉细滑数。
治法:清化湿热,健脾和胃。
主方:*连汤《伤寒论》。
药物:*连、甘草、干姜、桂枝、人参、半夏、大枣。
加减:大便溏滞严重者,加木香、*芩、茯苓;胃脘灼痛甚者,加吴茱萸、煅瓦楞、乌贼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