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巴雷特食管,
轻松预防食管癌的发生
张女士,多年来有反酸的不适,全天有一多半的时间都在被此症状影响,半年前在外院做胃镜检查,被诊断巴雷特食管。拿着报告,上网一查,发现网上说是癌前病变,吓的脚都软了,夜不能寐。医院就诊,不断的咨询,“医生,我是不是得了癌症?”、“都已经病变了,会不会以后就变癌了”……,10余天前就诊我院门诊,一定要挂刘变英主任的号,就诊时她明确表示,“刘主任,您是享受国务院津贴的专家,无论如何一定要收治我,我得了癌前病变,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变成癌,也不知道会有多长时间”,入院后刘变英主任医师亲自给她做了胃镜及超声内镜检查,并做了内镜下黏膜下注射水垫结合高频电氩气治疗巴雷特食管的手术,此手术为山西省首例。手术非常成功,病变被成功切除,术后张女士觉得悬在心头的乌云散了,睡觉都能做美梦了。
那么,什么是巴雷特食管?
巴雷特食管是食管腺癌唯一被公认的癌前病变!随着世界范围胃食管反流病的增加,我国巴雷特食管/食管下段柱状上皮化生和食管腺癌的发病率也在增加,同样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并且有报道显示,在食管腺癌中有80%与巴雷特食管密切相关,而我国巴雷特食管的癌变率和西方国家相近,为0.61%左右。
如果把胃比作城堡,那么食管就是向城堡运送食物的唯一单向通道。而在胃与食管之间,有一扇“城门”叫贲门,守卫贲门的还有食管下括约肌,它们共同维持着这条通道上的秩序。当食物到达时,它们会验明正身,迎接来宾;而当城堡中的食物或胃酸想要溜出去时,它们会坚决阻止:这儿是单行道,出口在另一边呢。但是,有些人天生贲门敏感脆弱,一受刺激,就容易出现城门失守的状况;有些人随着年龄增加,城门出现松动;还有些人由于不当饮食导致胃酸增多,一次次地攻击“城门”,结果导致门被撞开了一条缝……于是,胃酸夹带着食物乘机逆流而上,在食管和咽喉处搞破坏,导致食管炎、咽喉炎,甚至造成食管溃疡,形成胃食管反流症。最常见的症状为反酸、胃灼热,其次为胸骨后疼痛和上腹痛。当出现食管狭窄或癌变时,可有咽下困难的症状。
胃食管反流病分为三种类型:非糜烂性食管炎、糜烂性食管炎和巴雷特食管。巴雷特食管患者在胃酸的反复刺激下,食管黏膜由正常的鳞状上皮会渐渐变成耐酸能力更强的柱状上皮,但是,与此同时,其罹患食管腺癌的风险也随之增加。所以,千万别小看胃食管反流病,除了反流、烧心或酸溜溜外,它还可能是“大病”的导火索哦。
但没必要过度担心,规范治疗胃食管反流,并定期复查,巴雷特食管的筛查、诊治是预防食管腺癌的关键所在。这样即使出现了恶变也是在可控范围内。发现癌前病变并非坏事。因为,换个角度想一想,癌前病变阶段是拦截恶性肿瘤的一个治疗时机。不怕治不好,就怕不知道!因此建议大家有胃食管返流症状就应该做胃镜,因为,癌前病变是拦截恶性肿瘤的最后时机。
Barrett食管如何治疗?1、药物治疗
(1)质子泵抑制剂(PPIs)为内科治疗首选药物,剂量宜较大,如奥美拉唑、泮妥拉唑、雷贝拉唑、埃索美拉唑等。症状控制后以小剂量维持治疗。有证据表明,PPIs长期治疗后可缩短Barrett黏膜长度,可阻止其病情发展,增加鳞状上皮逆转的机会,减少恶性变的危险,但很难达到完全逆转。
(2)促动力药(多潘立酮,伊托必利等)此类药物能减少胃食管反流,控制症状,但疗程较长。如多潘立酮,伊托必利,常与PPIs同时应用,以增加疗效。
(3)其他黏膜保护剂亦有一定疗效,可改善症状,与PPIs合用效果更佳。
2、内镜治疗
低度异型增生的Barrett食管患者有极大的风险进展为高度异型增生,乃至腺癌的发生。因此伴低度异型增生的Barrett食管可考虑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及消融术等。
内镜切除术:包括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内镜下黏膜剥离术,目的是形成瘢痕、使得食管贲门入口处形成缩窄。
内镜下水垫+APC消融术或射频消融术:目的是使不好的上皮组织和细胞烧掉,而后重新生长出正常的组织和细胞。可显著降低伴低度异型增生Barrett食管患者进展为肿瘤的风险,且其不良反应出现概率较低。
内镜下治疗的术前准备类似于无痛胃镜,前一天晚9点后禁止进食,抗凝药、抗血小板药要提前一段时间(华法林3-5天,阿司匹林7-10天),治疗当天禁止饮食。治疗后24小时内可进流质饮食,第二天可根据自己的症状逐渐进软食,最后过渡到正常饮食。一般治疗后12周内镜随访。
3、手术治疗
对已证实有癌变的Barrett食管患者,原则上应手术治疗。
医学科普为公众,
修为人文做良医。
作者刘变英山西省消化内镜带头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全国劳动模范
刘变英教授的
专家门诊:
星期二上午
联系
-
冯燕凌消化门诊:
医院
席宏副主任医师《中华麻醉学杂志》科普工作组成员
医院
文章为原创,欢迎转载,并请标识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