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最常见的骨骼疾病,是一种以骨量低,骨组织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多见于绝经后女性和老年男性。女性绝经后5~10年内;老年骨质疏松症一般指70岁以后发生的骨质疏松。(注:骨量是指是单位体积内的骨含量。骨量是用来代表骨骼的健康情况。)
骨质疏松性骨折:常见部位是椎体、髋部、前臂远端、肱骨近端和骨盆等,其中最常见的是椎体骨折。
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为不可控因素与可控因素,后者包括不健康生活方式、疾病、药物等:1.不可控因素主要有种族(患骨质疏松症的风险:白种人高于*种人,而*种人高于黑种人)、老龄化、女性绝经、脆性骨折家族史;2.可控因素不健康生活方式:包括体力活动少、吸烟、过量饮酒、过多饮用含咖啡因的饮料、营养失衡、蛋白质摄入过多或不足、钙和/或维生素D缺乏、高钠饮食、体质量过低等。影响骨代谢的疾病:包括性腺功能减退症等多种内分泌系统疾病、风湿免疫性疾病、胃肠道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神经肌肉疾病、慢性肾脏及心肺疾病等。影响骨代谢的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抗癫痫药物、芳香化酶抑制剂、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抗病*药物、噻唑烷二酮类药物、质子泵抑制剂和过量甲状腺激素等。4.跌倒及其危险因素跌倒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跌倒的危险因素包括环境因素和自身因素。
风险评估工具:骨质疏松风险一分钟测试题和亚洲人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建议FRAX预测的髋部骨折概率≥3%或任何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概率≥20%时,为骨质疏松性骨折高危患者,建议给予治疗。
骨质疏松症临床表现:1、疼痛腰背疼痛或全身骨痛。疼痛通常在翻身时、起坐时及长时间行走后出现,夜间或负重活动时疼痛加重,并可能伴有肌肉痉挛,甚至活动受限;2、脊柱变形因椎体压缩性骨折,可出现身高变矮或驼背等脊柱畸形;3、骨折脆性骨折,通常指在日常生活中受到轻微外力时发生的骨折;4、对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主要的心理异常包括恐惧、焦虑、抑郁、自信心丧失等。老年患者自主生活能力下降,以及骨折后缺少与外界接触和交流。
诊断:确定是否为骨质疏松症和排除继发性骨质疏松症。1.基于骨密度测定的诊断骨密度值降低1~2.5个标准差为骨量低下(或低骨量);降低等于和超过2.5个标准差为骨质疏松;骨密度降低程度符合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同时伴有一处或多处脆性骨折为严重骨质疏松。2.基于脆性骨折的诊断如髋部或椎体发生脆性骨折,不依赖于骨密度测定,临床上即可诊断骨质疏松症。肱骨近端、骨盆或前臂远端发生的脆性骨折,即使骨密度测定显示低骨量(-2.5<T-值<-1.0),也可诊断骨质疏松症。
鉴别诊断:鉴别的病因:1.主要包括:影响骨代谢的内分泌疾病(甲状旁腺疾病、性腺疾病、肾上腺疾病和甲状腺疾病等),类风湿关节炎等免疫性疾病,影响钙和维生素D吸收和代谢的消化系统和肾脏疾病,神经肌肉疾病,多发性骨髓瘤等恶性疾病,多种先天和获得性骨代谢异常疾病,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或其他影响骨代谢药物等。
检查项目:1、基本检查项目: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血钙、磷和碱性磷酸酶水平,血清蛋白电泳,尿钙、钠、肌酐和骨转换标志物等;2、骨骼X线影像: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及其程度判定的首选方法。3、酌情检查项目:血沉、C-反应蛋白、性腺激素、血清泌乳素、25羟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D,25OHD)、甲状旁腺激素、甲状腺功能、尿游离皮质醇或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血气分析、尿本周蛋白、血尿轻链,甚至放射性核素骨扫描、骨髓穿刺或骨活检等检查。
常用骨密度及骨测量方法:常用的骨密度测量方法有双能X线吸收检测法(dualenergyX-rayabsorptiometry,DXA)、定量计算机断层照相术(quantita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