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中国共产*成立周年
?永葆本色建功新时代”征文展示
勇士
——四川省什邡市退伍*人、共产*员伍勇扶贫大凉山喜德县东河乡纪实
作者:刘邦琨
巍巍大凉山,绵延起伏,一望无际。
在大山深处,隐隐约约出现了一行人,他们穿林爬坡,翻山过河,逐村逐户访贫问苦。那个子高大的年龄30多岁的人是四川省什邡市扶贫干部、退伍*人、共产*员伍勇,是他带着19名四川各地到喜德县东河乡扶贫人员与东河乡*委书记马建猛、乡长沙滔等一行,穿行在海拔余米的大凉山上调查乡情。
这是年底的一天,这天天空不着美,走访中,突然乌云压顶,大山被云层覆盖。寒风呼呼,雨雪悄然而至,很快大凉山就变成大雪纷纷的世界,伍勇等扶贫工作人员身上落满了雪花。他们冷着了,呼一口气,吹吹手,在拍去身上的雪花,顶着雨雪继续走向每个村寨调查实情,为贫困户建档立卡,送去*和*府的温暖。
一
东河乡是一个高山彝族乡,占地面积86.18平方公路,大约一半森林,一半荒山土坡。每天去调查乡情都要翻越多座大山,涉过多道沟壑,从早上东方露出鱼肚白开始出门,要晚上天黑之后才能回来,常常是累得腰酸腿疼。饿了,吃头天晚上煮好的土豆,渴了喝山涧流水,走得脚腿都肿了,鞋子穿烂了三双,一个月时间的走访调查,作为东河乡分管扶贫工作的*委副书记的伍勇了解到东河乡总人口人,下辖东河、拉克、加尔、瓦尔等四个自然村落,15个村民小组,户彝族群众,耕地面积.24亩,林地亩,全乡地处半高山和高山地区,以种植传统的玉米、荞麦等农作物和养殖猪牛羊为主。全乡贫困人口几乎是百分之百,人均年收入不足千元。
这就是年底伍勇来到大凉山喜德县东河乡的实际情况。
这次乡情调查让伍勇看见东河乡大山里是高高低低的羊肠小道、低矮的茅屋、穿着破烂的彝民和流着鼻涕的孩子在地里抱着土豆,过年了彝民家里还没有一两腊肉香肠,衣不蔽体的彝民漠然地地望着扶贫干部送去的大米和菜油不知所措的情景。伍勇的心情难以平静,他躺在床上的他自己搓揉着腰酸背疼的腰和腿缓解疲劳,却难以入睡。
自己的任务就是来扶贫的,面对严重贫困的彝族乡镇,如何让彝族群众尽快脱贫成了伍勇心里最大的愿望和行动指南。
在与乡*委*府领导分析商量脱贫对策中,伍勇和扶贫干部们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出了一套脱贫的整体方达标思路:两不愁三保障,户六有、村七有,加强*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搞好脱贫工作。按照这个思路制定好了每一个脱贫工作的细节和计划,然后逐一分步实施。
在东河乡扶贫攻坚大会上,伍勇坚定地表示:我们扶贫就要让彝族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好房子住,孩子有学上,生病能治疗好,生活得开心快乐。我们坚决贯彻执行*中央国务院脱贫攻坚的各项方针*策、决策部署、工作措施;我们将开展贫困人口精准识别、精准帮扶、参与拟定脱贫计划;我们扶贫工作队人员都将参与实施特色产业扶贫、劳务输出扶贫、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危房改造、教育扶贫、科技扶贫、健康扶贫、生态保护扶贫等精准扶贫工作中来,积极推动金融、交通、水利、电力、通信、文化、社会保障等行业和专项扶贫*策措施落实到村到户;努力发展乡镇经济和村级经济,增加群众收入,改善群众生活,要让贫困群众摘掉贫困帽子,说到底就是要让彝族群众过上幸福的好日子。当然,我们的扶贫工作更要注重扶贫扶志与扶智相结合,激发摆脱贫困内生动力,变供血为自身造血……
一席话,讲得东河乡全体乡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心里热乎乎的,也让彝族人民看到了希望。
这次扶贫动员大会上,伍勇的讲话和扶贫措施,得到多数人的认可,但是也有人认为这是吹牛,因为千百年来,地处大凉山地区的彝族群众的日子就是这么过来的,你现在来要测地改变他们的生活状况,谈何容易!
伍勇没有去想那么多,真干、实干加巧干,找对路子,开好步子,典型引领是关键,基础建设走在前,面貌一变,干部群众的认识就会有所转变,只要干部群众上学转变了,进一步干好扶贫工作就容易了。为此,伍勇与东河乡*委*府干部以及扶贫工作队一起先制定好乡村组户的扶贫规划和逐步实施脱贫计划,带领19名扶贫工作队队员分工协作,立即投入脱贫攻坚工作之中去,大干苦干,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白天,伍勇与乡上干部一起商量着彝民脱贫的办法,顶风冒雪与各村干部一起探讨让彝民能够尽快跨越贫困这道坎的办法,晚上思考着如何争取彝民先吃饱肚子的问题。
危房改造、群众吃穿以及养殖牲畜、种植经济林木和粮食瓜果等等,伍勇都要亲自参与,道路建设、农电网改、水利和劳务输出,文化教育等方方面面,伍勇都与扶贫干部一起亲自参与制定计划,逐步实施各个项目。他把国家对贫困户发放的扶贫慰问金逐户送到群众手中,让群众感受到*和*府没有忘记大山里的贫困群众,亲身体会*的温暖,从而增加爱*爱国情感。
这个冬天,伍勇没有休息一天时间,就是年的春节,伍勇回到什邡市,也是马不停蹄地寻求自己做企业的朋友,请求他们为贫困的彝民脱贫出力出钱,当伍勇把彝民的实际情况讲出来后,在成都平原上的人们无论如何也不会相信,大凉山地区的人民如今还在极度贫困的生活状态之中。伍勇把拍摄的彝民的照片发给朋友们看,朋友们被感动了,纷纷捐钱捐物。这个春节,伍勇带着朋友们捐献的衣物和粮油肉及时赶往大凉山喜德县东河乡,送给贫困的彝族朋友。彝民们领到了衣物、粮油、肉菜,脸上终于露出了欣喜的笑容。感激地双手合十说道:卡莎莎,卡莎莎。”“兹莫格尼,兹莫格尼。”
“卡莎莎”“兹莫格尼”就是汉语感谢你们,祝愿好人一生平安,我们永远铭记你们的恩情,祝愿你们吉祥如意的意思。
春节后上班,伍勇与乡干部一起根据上级对贫困群众的支持*策,跑上级,述乡情,并动员全体扶贫干部争取自己所在地的支持,终于争取到了资金和技术支持。
要致富先修路。各地专家和各级支持的扶贫经费一一到齐,大家分工协作,经过不到一年的时间的艰苦工作,设计线路,开山搭桥,顶风雪、冒酷暑,东河乡通往各村子的公路一一修通,并且全部硬化。村民们看见既清洁又平整宽阔的公路修到家门口,那喜悦之情难以言表,不住地用彝语说着:“喔喔喔喔——”这是彝民对扶贫干部的夸赞,也是对这条公路太漂亮了的夸赞,更是对共产*的干部的夸赞。
就在庆祝东河乡村村通公路的庆祝典礼上,伍勇因为常年劳累,突然呕吐不止,他强忍着胃痛,坚持完了庆祝活动,晚上回到乡上住宿的寝室,很想躺一会儿,可是躺下去,胃里再次排山倒海般地翻滚着,弄得人难以入眠,坐卧不安。
这个晚上伍勇一会儿在凳子上坐着,一会儿走动着,始终难以让身体得到安宁。他捂住胸口,胃里要吐又吐不出来,坐下胃里又翻腾着,让人实在难以忍受,医院去治疗,因为医疗条件所限,伍勇简单吃了点镇痛药,可是不见效果,一晚上的病痛折磨,无法合一会儿眼。
次日痛得满头大汗的伍勇,被扶贫人员送到医院治疗,原来伍勇得的是严重胃炎和反流性食管炎,已经出现溃烂的状况。医生说这是吃了生冷和不卫生等情况引起的疾病。这时伍勇才想起自己在扶贫工作中,按照彝族习惯每天只吃两顿饭,而且是在大凉山长期吃土豆、吃萝卜干和喝冷水造成的肠胃不适而引起的严重疾病。医生说:“如不及时治疗,很有可能引起癌变。”
在什邡治疗期间,伍勇一直牵挂着大凉山的扶贫事业,他躺在病床上一边输着药液,一边与大凉山的东河乡通电话,询问曾经指定的一村一特色的村级经济实现得怎么样?村民危房改建工作做得如何等等,当得知还有不少村民还不容易接受扶贫干部提出的规模养殖牛羊和规模发展花椒、樱桃、蔬果等事项时,他等不及了,在病情稍有好转时,立即请求医生给自己开了半个月的治疗胃和肠胃溃烂的药,提前出院。
伍勇及时赶往大凉山,立即投入到扶贫事业之中去,经常是感觉胃痛胃难受,就悄悄地转身到别人看不见的地方把治疗胃病的药吃下,吃完药后继续工作,别人看见伍勇有时候脸色不对,问他怎么了?是不是又病了,他说没有什么,可能是不习惯吧,过一段时间就适应了。
在东河乡,伍勇与扶贫干部和个村干部,一起走村窜户,逐一给彝民讲脱贫致富的道理,请求彝民根据乡上的帮扶措施积极配合。通过走访和做彝民的思想工作,伍勇才了解到彝民担心的是规模种养殖后,产品如何销售出去的问题。如果规模种养殖后农产品多了,销售不出去,只有眼睁睁地看着货物烂掉,多可惜啊!另一个问题是种养殖规模扩大,技术跟不上,产量和质量跟不上,累了人没有成果,功夫不少白费了吗!
要解决这些问题,伍勇坚定地表示:这个问题大家不用操心,算我的!
伍勇说道做到,他把任务落实到每一个扶贫干部身上去,大家共同完成,自己立即跑西昌、跑什邡、更跑省农科院,请来了技术专家在东河乡搞起了种养殖业的培训,自己亲自参与听课。
全乡人都来听课显然是不可能的,伍勇采取先在各村组选派部分热爱种养殖业的年轻人和乡村干部一起参加培训,这些受培训的人又在专家的带领下在自己的承包地上和庭院里搞起大规模的种养殖业,之后示范户的种养殖业获得良好收成,带动了周围群众跟着学习高产优质的种养殖业,按照技术要求种养殖的牛羊和花椒、樱桃、黑桃、樱桃、香果等,其产量收获大幅度提高。农产品丰收了,这下就是销售问题,可喜的是什邡市对口扶贫喜德县领导办公室这时传来好消息:喜德县出产的果蔬,如土豆、水果和蔬菜等农产品直接运回什邡市,以购代捐的方式销售给什邡市民,这一举措解决了喜得县的农产品销售问题,所得经费又可用于喜得各乡村开展脱贫事宜。
这是彝民喜欢的事情也是什邡市民喜欢的事情,因为以购代捐的喜德的农产品没有污染,纯天然的农产品是如今市场上很难采购到的,什邡市民吃了一百个放心,很愿意购买。
为了解决东河乡群众增加收入,伍勇和扶贫工作队帮助彝民群众尽快发展特色产业,带领群众成立了四个农村经济合作社,请相关人员具体指导帮助彝族群众发展种养殖业,以此带动全体彝民整体增收脱贫,仅蜜蜂生产一项就得到大面积扩容,年首批蜜蜂产出的优质蜂蜜多桶,立即就被客商抢购一空。
二
面对彝民获得了经济收入感激的神情和喜悦的心情,伍勇的内心稍微好了一些。作为分管东河乡扶贫工作的*委副书记的伍勇,此时此刻眼前浮现的是曾经在走访调查时看到的那些没有上学的孩子渴望读书的情景。
衣衫褴褛的孩子们,留着鼻涕在山坡上采野花或者刨土豆的,或者割野草回去喂猪的情景就像电影镜头一样一幕幕地浮现在眼前。
全乡有20多名这样的彝族孩子没有上学读书,原因是这些孩子没有户口,而没有户口的原因更是错综复杂的。由于大凉山地处偏远和贫困地区,一些特殊原因造成一些的孩子出生后无法在派出所上到户口。按照国家*策规定,没有户口的孩子就不能上学,没有上学的孩子,今后又是一代文盲,怎么走上脱贫之路!
这个问题在伍勇心里始终是个难解的结,但是却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作为老师的丈夫伍勇对孩子们的上学问题肯定是多了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