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岁的王阿姨最近经常感觉自己排便费力,有明显的里急后重感,大便呈现出了小条状、细条状,有时候排出的大便中还有血液。但是,王阿姨并没有重视起来,反而认为自己的老毛病痔疮发作,也没有进行检查,就随便购买了痔疮药。
然而,过了一个月,王阿姨的症状不仅没有缓解,在有一天突然出现了小腹剧痛。这把王阿姨的女儿吓坏了,医院进行直肠指检、肠镜检查等,并取了病理做了活检。
没过几天活检的结果出来了,王阿姨并不是患上了胃病,而是出现了直肠癌。由于发现时间比较晚,肠癌已经进展到了浸润转移期。不过好在王阿姨还有手术的机会,在手术后配合放化疗,病情终于得到了控制。
但是,王阿姨对自己患病这件事十分不理解,因为她并没有家族史,曾经也没有患过肠道疾病。经过一番分析,我们初步判定她患癌的原因可能和日常生活中大量吃肉,不爱吃各类蔬菜、水果有一定的关系。
有研究证实高脂肪低纤维的饮食模式,是促发大肠癌的高危因素之一。因为长期吃肉食,维生素的摄入量不足,身体不仅容易营养不良,还容易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的发生率。当然,不单单是大肠癌,各种消化系统癌变都和不正确的饮食习惯有密切关联。
值得一提的是,癌变发生并非只有饮食这一个因素,事实上癌症是一种多因素共同作用后导致的细胞DNA变异,除了饮食因素之外,还有诸多原因可以促使癌症的出现和发展。
一、癌症的病因与高危人群,你需要了解
癌症是因机体细胞失去正常调控、过度单克隆恶性增殖而引发的疾病。它与普通良性肿瘤的共同点,就是都会在病变部位形成肿瘤。但是,造成癌症的细胞还具有转移、浸润、扩散的能力。所以,癌症的学名就是恶性肿瘤。
目前,临床并没有完全明确癌症出现的病因,临床认为癌症就是一个多因子、多步骤的复杂过程。从健康细胞到癌变,再到癌细胞浸润、转移和扩散,多种因素都参与其中。
遗传基因、生活在不良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中、长期接触亚硝胺化合物、联苯胺、芥子气、氯乙烯、甲醛等化学物质以及电离辐射或紫外线照射等因素都有可能增加癌症的发生率。
不仅如此,感染了乙肝病*、丙肝病*、艾滋病*、人乳头瘤病*、EB病*等病原体、长期存在息肉、炎症等慢性疾病以及吸烟酗酒、高脂肪低纤维饮食模式、吃含有致癌物等不健康的生活饮食习惯,都在癌症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存在影响。
除此以外,还有研究证实癌症出现与年龄增长也有关联。因为年龄越是增长,身体免疫机能越差、细胞分裂得越多,DNA就越容易变异。这类人群再受到不良习惯、慢性疾病等影响,患上癌症的几率自然要高于年轻人。
也正因如此,年龄在45岁以上、有癌症家族史、有多年慢性疾病史、有职业暴露史、有长期不良饮食和生活习惯的人就成为了癌症的高危人群。
二、既然癌症有高危人群,如何做才能防治癌变呢?
事实上,就目前的医疗技术和人类发展特性来说,对癌症这种疾病无法做到完全预防和阻止发展。只能通过改善生活和饮食习惯、定期筛查、治疗原发病等方式来降低未来患癌的几率。
改善生活和饮食习惯,指的就是应当远离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积极戒烟戒酒、定期进行体育锻炼提高免疫机能、远离含有亚硝胺的腌制食物和烟熏烧烤类、含有*曲霉素的霉变类食物和劣质食用油、含有丙烯酰胺的油炸食物等含有致癌物的食物、保持口味清淡、营养均衡的饮食原则等。
而定期筛查则是指本就属于癌症高危人群的人定期进行防癌筛查,所谓防癌筛查并不是特指一种检查项目,而是针对性地筛查。比如有大肠癌或大肠腺瘤家族史的人、年龄在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需要定期进行针对大肠癌的肠镜、直肠指检等筛查。
治疗原发病则是指控制原发疾病的发展,因为癌症出现的原因就是细胞DNA分裂复制错误。有很多疾病都可导致细胞反复受损、修复分裂,继而增加癌变可能。因此,如果出现了病*性肝炎、肝硬化、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食管炎等与癌相关的疾病,就需要积极进行治疗。
但是,慢性疾病的治疗是长期过程,有的疾病会伴随患者终身。因此,在治疗的同时,患者也需要重视检查,应当按照医生建议针对病发器官复查。比如慢性萎缩性胃炎合并不典型增生的患者,需要定期筛查胃镜,必要时取组织进行活检。
无论是防癌筛查,还是患病之后的复查,都不单单只是了解了身体具体的健康情况。同时,它也对癌症发现有帮助,无论是低分化还是高分化癌变哪一类,越是在早期发现,癌症预后的效果也就会越好,患者甚至是存在临床治愈的可能性。
而相反的,越晚发现的癌变,预后也就会越差。不过,只要患者积配合治疗,竖立起坚定的抗癌决心,就算晚期癌变也有机会延长患者的生命、提高生存质量,但想要实现临床治愈的难度却非常大,患者及其家属需要做好相应的心理准备。
因此,防癌筛查、饮食和生活调节、积极治疗原发疾病等方面就是防治癌症的重点。而在饮食调节上,最需要注意的就是远离不健康的食物,特别是某些看似美味、健康的肉类,背后却隐藏着健康危机。
三、这两种肉类和癌症关系密切,减少食用有必要
1、各种红肉
按照动物种类划分,我们日常吃的肉类有三种分别是海鲜类、红肉类以及禽肉类。如果是按照肉的颜色划分,则分为红肉和白肉两大类。这些肉类的口感、营养成分都存在差异。北方人偏爱红肉,沿海地区的人吃海鲜一类则比较多。
红肉的确是含有营养物质,比如铁元素、蛋白质、脂肪、维生素B12、核*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等等。但是,红肉中的脂肪都是饱和脂肪,特别是猪肉的饱和脂肪含量超标。就算是猪瘦肉,它的脂肪含量依旧非常高。
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红肉列为了致癌食物,红肉中的饱和脂肪摄入超标会导致肥胖、内分泌紊乱,增加人类患大肠癌、乳腺癌、卵巢癌等恶性肿瘤的几率。而且,肥胖本身也是部分癌变的高危因素,它与消化道癌变、乳腺癌、胰腺癌等有密切关联。
2、加工肉类
加工肉类指的就是经过了盐分腌制、风干、发酵或烟熏处理的肉类。它们的口感变得更好,而且也更利于保存。比如中式咸鱼、腊肉、火腿等都是非常典型的加工肉类,也是餐桌上常见的食材。
但是,加工肉类早已经被列为了一类致癌物,其中中式咸鱼还被单独列入了一类致癌物的名单。所谓一类致癌物,也就是已经明确对人体存在致癌性的物质,长期大量摄入就有致癌的可能性。
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肉类在盐分腌制的过程中,亚硝酸盐可能会与蛋白质发生反应,形成一类致癌物亚硝胺。亚硝胺与消化道恶性肿瘤病发有密切的关联。如果身体长期受到亚硝胺的刺激,体内的蛋白和亚硝胺发生反应,就会产生亚硝胺类致癌物。
不但如此,肉类在烟熏、烧烤等加工过程中,也会产生致癌物质。比如一类致癌物多环芳香烃类化合物、2a类致癌物丙烯酰胺等,它们附着在食物的表面上,散发在空气中。人们在平时通过呼吸道接触、吃进腹中,都会增加期因突变的可能性,使身体患上癌症的风险增加。
基于目前足够的证据表明,大量食用加工肉类和消化道癌的关系十分密切,特别是与大肠癌关系密切。一天内每食用50克的加工肉制品,大肠癌发病风险就会提高18%。越是长期大量摄入,未来出现癌变的几率也就会越大。
当然,并不是说只要吃这两种肉,就绝对会发生癌变。事实上,任何食物或致癌物与癌症之间的关联都不是对等的,比如香烟也属于一类致癌物,但并非所有吸烟者都会发生癌变。同样的,并非所有吃这两类肉的人群都会癌变,只是过量食用或者食用不当,都有可能增加癌症的发生率。
因为癌症本身就是复杂的发病过程,饮食只是其中一个因素或诱因,年龄增长、遗传基因、身体素质、环境等等,都可能会影响到发病率和发病过程。
所以,这两种肉只是会增加癌变的风险,并非是绝对让人患癌。但只要有风险存在,大家就应当尽量规避风险,因为谁都无法保证自己就是最幸运的。
结语
红肉和加工肉类,对人体存在致癌的可能性。越是有癌症家族史、年龄较大的人,大量进食这两种肉类就越对健康不利。即便是没有发生癌变,也容易导致水钠潴留和血压超标、肥胖的风险增加。所以,建议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减少这两类食物的摄入量,以免影响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肉类与癌症》.国外医学.凌云.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5
《红肉、加工肉制品及饮食文化与癌症关系浅析》.肉类研究.张根生.哈尔滨商业大学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食品科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12
《红肉及加工肉制品与癌症风险关系的研究进展》.肉类研究.牛海力,孔保华.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