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斑狼疮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胃食管反流病的中西医论治 [复制链接]

1#

胃食管反流病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烧心等症状,根据是否导致食管糜烂溃疡,可分为反流性食管炎(RE)及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

凡酸水由胃中上泛,若随即咽下者,称为吞酸;不咽下而吐出者,则称吐酸。而泛酸是指胃酸上泛之证。

病因分析

在临床中,多认为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是抗反流防御机制下降和反流物对食管粘膜攻击作用的结果。由于食管胃抗反流屏障障碍,食管廓清功能障碍,胃排排空延迟等原因,引起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导致烧心等症状。

中医讲求辨证论治,脾气主升,胃气主降,若胃气不降而上逆,则会引起反酸烧心等症状。中医认为胃气上逆多与饮食情志有关。

若饮食不节,导致饮食积滞脾胃,郁而化热,则胃气失于和降,泛逆于上,引起反酸;

若嗜食寒凉,导致脾胃虚寒,肝木乘土,升降失常,亦可引起反酸;

若平素情志不节,急躁易怒,引起肝气郁滞,失于疏泄,或者肝气郁而化热,导致疏泄失常,胃气不降,反酸上逆。

治疗

临床治疗中,针对确诊的胃食管反流病,主要应用的一类是PPI(如奥美拉唑、雷贝拉唑等)或者H2受体拮抗剂以抑制胃酸分泌,另一类是促动力药加速胃排空。这些药物能够很好地缓解症状,但却治标不治本。

中医根据患者的症状,进行辨证论治,主要分成以下几个证型对证治疗:

一、肝郁化火、胃失和降证

清泻肝火,和胃降逆:拟左金丸加减,用吴茱萸、*连、*芩等药,清肝热,泄肝火。

二、中焦虚寒,上逆反酸证

温中散寒,和胃制酸:拟香砂六君子汤加减,用干姜、吴茱萸、温中、半夏、陈皮和胃降逆。*参、白术补脾益气。

三、饮食积滞,泛酸上逆证

消食导滞,和胃制酸:拟保和丸加减,神曲、莱菔子消食化积,半夏、陈皮和胃降逆。

笔者有幸跟随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一附院肝脾胃科谢晶日教授学习,谢师具体中医临床治疗中,不可局限于上述方药,审证求因,辨证论治,灵活运用,随证治之。

医案

患者李某,女,二十八岁。烧心、反酸3个月。首诊:烧心、反酸、呃逆、胃胀、口干纳可。大便不成形,日一次。手足不温,痛经。

根据患者症状:大便不成形、手足不温、痛经等症。辩中焦虚寒,上逆反酸证。予柴胡、苏子,升阳,温中理气;香橼、佛手,疏肝和胃;香附疏肝宽中,调经止痛,柿蒂、枳壳,降气止呃等。后期根据患者症状,随证加减药味,取得很好的临床疗效。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