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斑狼疮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肠胃病需三分治,七分养,十分防 [复制链接]

1#

胃肠道是人体的加工厂,水、食物、药物等进了肠胃道,就会被分割成比原来体积小得多的物质,经过胃肠道自身一些消化酶的作用,变成人体能吸收的小分子,被胃肠道的血管吸收,这才能为身体所用。所以说,健康的起点在于肠胃。

中医认为肾是先天之本,好比树根,脾胃为后天之本,“胃气一败,百药难施”,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肠,是人体食品加工厂,营养吸收之所,中医认为小肠为受盛之官,大肠为传道之官。《*帝内经》说:“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大肠的这一功能是胃的降浊功能的延伸,同时与肺的肃降有关。

一、肠胃有问题,信号很明显

肠胃健康这么重要,要怎样才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它不舒服呢?如出现以下情况,医院检查,做到有病早治,早治早好。

典型信号:

1

腹痛

(1)如果在行走或跑步时会有一边肚子痛,放屁后或者轻揉肚子时会感觉疼痛减轻了一点,且能在腹部摸到小的包块,这种状态多是结肠痉挛。

(2)如果腹痛的同时还出现恶心、呕吐、积食的现象,并且在秋季时表现更明显,就可以进一步确认是结肠痉挛了。

(3)如果疼痛有一定的节律性,而且常常是因为受凉、上火,或者吃辛辣食物刺激而诱发,这种情况则应是胃溃疡。

(4)如果腹部的疼痛是隐隐地胀痛,并且位置是在左腹部位置,还经常受到便秘困扰,而且腹痛后大便时还出现便血,身体也明显消瘦,这就要考虑直肠癌或结肠癌的可能。

2

进食后胃痛

如果常在饭后两小时开始胃痛,有时候发生在半夜,痛感明显时甚至会痛醒,且在秋季和冬季还常有泛酸现象,吃点温热的东西痛感减轻,这是十二指肠溃疡或发炎的表现。

3

面部生痘痘,多斑

《*帝内经》讲述了胃经在面部的循行路线,大致起于鼻翼两侧,上下延行,总体沿着面部轮廓走行,上方到左右发际处,再沿着发际继续往上。了解了这些,在照镜子的时候注意观察,如果顺着胃经的路线上有新生的斑点、痘痘等,这很可能是胃病早期的预警。

4

舌边齿痕,舌中有裂痕

观舌诊病是中医看诊的一绝。针对胃病,我们可以观察舌头的形态。如果你发现自己舌头边缘有被牙齿咯的印子,也就是齿痕,这是身体在提醒我们,健康可能出现问题了,脾胃已经变得虚弱了。

5

饱胀感强烈

饭后感觉饱胀或整天都感觉肚子胀,口气重,体重下降,面色轻度苍白或发灰,中老年人要想到慢性胃炎,特别是慢性萎缩性胃炎、胃下垂。

6

饭后腹泻

刚吃完一顿饭,肚子就难受、腹泻,基本上吃一顿泻一次。不吃东西的时候,稍微受凉就会发作。腹泻的排泄物为水样。虽然腹泻,但不见消瘦,这有可能是慢性过敏性肠炎。

二、寒导致肠胃病久久不愈

一般而言,轻微的肠胃功能失调的表现是胃气虚弱、没食欲、反酸、打嗝、恶心、呕吐等。此时如果不重视,不加以调理,病情就会恶化,就有得急性、慢性胃炎,胃和十二指肠溃疡,胃穿孔,甚至是癌变的可能。

由此不难看出,健康问题就好像多米诺骨牌,如果一张牌倒下不加以阻止,就会接二连三地有问题出来。

01

寒是大忌,受凉导致肠胃疾病久久不愈

“百病寒为先”,寒气是导致许多疾病发生的关键,肠胃病也不例外。肠胃怕寒。这是因为,人体受寒冷侵袭后,肠胃运行会受阻,身体自然难受。尤其是脾胃本就较弱的人,更是受不了寒冷。遇风寒后,胃部会隐隐作痛,有时重有时轻。因为胃酸的酸水增多,食欲也会受到影响,手足冰凉,严重时还会出现腹泻。

02

四肢温热,肠胃才有暖气

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四肢为阳气之末。也就是说人的四肢是阳气灌溉的终点。如果手脚温热,就说明体内阳气比较充足。如果手脚温度不够,甚至有些人常年四肢冰凉,这就说明体内阳气不足,内有寒气。医生常常会问来就诊的人有没有感觉自己手脚发凉。这也是判断身体是否受凉的最简单的方法。这里所说的手脚温度是指持续一段时间的温度,而不是一时的温度状况。

我们可以摸出手脚的温热程度,依据不同的温度分为手足不温、手足冰凉和手足极冷三种。

1、手足不温是说手脚的温度比正常温度低,人感觉不暖和,这说明身体里可能有轻微的寒气,但还不算严重。

2、再严重就是手足冰凉了。这种程度的冰凉有时还会伴有出汗的现象,这就说明体内阳气已经亏得挺厉害了。这些人手指、脚趾虽然冰凉但手心和脚心却发热,总想挨着凉的东西才舒服,但人又特别怕冷,容易出虚汗。事实上,这种热是一种虚热,是体内寒气重的表现。

3、最后程度是手足极冷,这是指手脚温度极低,甚至有的人连肘关节、膝关节之下都是冰凉的,这就提示体内的阳气已经极度亏虚,寒气过重,往往会直接伴随着疾病的发生。

03

热水泡脚,阳气生发远离疾病

民间就有“春天洗脚,升阳固脱;夏天洗脚,暑湿可祛;秋天洗脚,肺润肠濡;冬天洗脚,丹田温灼”的说法。由此不难看出,养脚是防止寒气入侵的首选方法。

热水泡脚的最佳方法是:晚上睡觉前,先取适量水于脚盆中,水温因人而异,以脚感温热为准,水的深度以刚刚能没过脚面为宜。先将双脚在盆水中浸泡5~10分钟,然后用手或毛巾反复搓揉足背、足心、足趾。为强化效果,可有意识地搓揉一些穴位,如位于足心的涌泉穴等。必要时,还可用手或毛巾上下反复搓揉小腿,直到腿上皮肤发红、发热为止。为维持水温,需边搓洗边加热水,最后水可加到足踝以上。洗完后,用干毛巾擦干净。泡脚每次以20~30分钟为宜,泡完最好在半小时内上床睡觉,这样才有利于阳气的生发,也不会太多地透支健康。

三、调理肠胃三分治,七分养

在我们的一生中,胃要接纳几百吨的水和食物,无论大小、冷热、酸甜苦辣,都要吸收、消化。这样大的工作量,如果我们还不善待肠胃的话,肠胃生病就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所以,当我们意识到胃部出了问题、应该注意的时候,往往情况已经比较严重了。另一方面也说明,想要肠胃健康,平时的养护是重中之重,不管有病没病都要注重养护肠胃。

1、早养早治,饮食合理

对肠胃的养护,民间不少俗语都凝结了医学的智慧。比如,“调理肠胃,三分治,七分养”。七分养是基础,三分治也是在七分养的基础上进行的,精神方面进行调养,配合医生的全面检查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1)首先,第一步就是调整作息。不管工作多忙,一日三餐必须定时定量。这看起来很简单的安排,但现实中有相当的一部分人,尤其是年轻人很难做到。因为工作往往连吃早饭的时间都没有,午餐瞎凑合,晚饭又要跟着应酬,周末或者假期又因为睡懒觉,往往是省掉早餐直接奔午饭了,这种习惯是普遍存在的。

(2)其次,饮食习惯要合理。有个年轻的销售人员,他经常应酬,吃东西不挑不拣,在病发之前一直以为自己有个“铁胃”。事实上,他的饮食结构很不合理。有时候为了赶时间,他在路边买几个硬的饼,急匆匆地吃下去;经常喝醉酒,呕吐;为了赶时间,往往三顿并一顿,或者半夜了才吃饭。他经常吃一点点就会饱,稍微多吃一点儿就会胃胀,影响睡眠。他的饮食习惯就非常不合理,导致出现胃胀等问题。

(3)此外,饮食时应以软、松的食物为主,比较有韧性的、爽口的食物也不宜多吃。该吃饭时就吃饭,别总是想着自己没事,其实你的肠胃真的撑不住。

2、补药有度,培养自愈力

不少中老年人有自己的一套补药养胃的方法。他们认为自己老了,精气神不足,抵抗力下降,需要用补药补回来。其实,补药本身是好东西,但不少人在使用上存在误区。不少肠胃患者花了不少钱吃补药,但肠胃毫无起色,甚至适得其反。

人体的自愈力也是三分病,七分养。药物不过是依赖某一方面的偏性来调动人体的元气,来帮助身体恢复健康。但是,人体的元气是有限的,如果总是透支,总有一天会没有了。而我们要活下去,依靠的就是体内的元气,元气没有了,再好的药也没用了。所以,生病了不用慌张,人体有自愈的能力,我们可以充分地相信它,用自愈力把疾病打败。

当然,这并不是说人体有了自愈力,我们就可以完全放心了,生病了不找医生、不吃药、不打针,并且还吃冷饮、熬夜,如果这样的话,病怕是永远都好不了。

应该怎么做呢?我们应该配合人体自愈力开展工作,每天按时吃饭,早睡早起,适当地锻炼,保持愉悦的心情,这样才能保证体内的元气充足,只要元气充足了,病很快就会好的。

在现代医疗中,人们对医药过于信任和依赖。由于人体在自我修复过程中会出现一系列症状,如咳嗽、发热、呕吐等,人们为了消除这些症状带来的不适感,就会用药物粗暴地干涉,这样,人体的自愈能力就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因为症状消失了,人们认为是这些药物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于是在下一次疾病来袭的时候,他们还是在第一时间求助于药物。在这种恶性循环中,身体的自愈力就会越来越差,直到失去作用。

四、肠胃常见症状,这么养

01口臭

1、艾草酒一小杯,三天口臭减轻很明显

中医认为,引发口臭最常见的肠胃病是胃火上炎,是由胃腑积热引起的。胃热引起的口臭,舌质一般是红的,舌苔发*。当肠胃功能紊乱、消化不良、肠胃出血、便秘等情况发生时,就会引起口气上攻及风火或湿热,口臭就此发生了。如果经常有口臭,有个简单的方子是喝点艾草酒。

艾草酒

鲜艾草适量,广口带盖容器1个,酒适量。

春天摘取艾草新叶,洗净,晒干。将艾草装入事先准备好的一个广口容器,浸泡在白酒中,密封四五天,再开盖,将艾草从容器中取出,绞汁一小杯,与少许蜂蜜或等量的白开水对匀饮用。

在睡前服用,3天后即可明显减轻口臭。

2、按摩胃经内庭穴,去胃火,减轻口臭

按摩内庭穴祛热、祛胃火效果非常好。《*帝内经》说:“内庭,次趾外间也,为荥。”它是足阳明胃经的荥穴,内庭穴具有清胃泻火、理气止痛的功效。可以在早晚充分按揉足二趾趾面,并按揉足部内庭、冲阳、公孙穴各1分钟;然后从小腿向足趾方向推足背及其两侧各30次。这样坚持做三天,可明显减轻口臭。

3、消除口臭,好的习惯很重要

(1)首先,保持口腔的清洁和湿润。饭后漱口,睡前刷牙,刷牙时仔细清理牙缝,可以选择牙线等来帮助清理。要多喝水,保持口腔湿润。

(2)其次,日常要规律饮食,相对清淡,避免吃生冷、刺激性、有臭味及不易消化的、油腻的高蛋白、高脂肪食物。

(3)最后,睡前不吃零食。因为这会促使口腔内的菌体滋生,引发口臭。

02流口水

脾胃受寒,胃中湿热,最易流口水

口水太多是因为肠胃不适,最常见的是脾胃受寒。这种情形多发生于人生大病之后,身体元气尚未完全恢复的时候。这时候的人往往体内阳气亏虚,脾胃无法正常消化食物,水湿上行于口而为口水。

此外,还有胃中湿热的情形。这种情况多发于夏季,多是因为本身脾虚胃弱,加上吃喝不注意、饮食失常造成的。因此在夏季高温时,要少吃高蛋白质、高热量的食物。这是因为,这类食物大多有高热或高湿的属性,无论你是何种体质,吃多了都容易产生湿热,进而导致胃中湿热。

乌药茶

乌药15克。

乌药用水冲去浮灰,放入沸水中,煮沸,倒出汤汁,代茶饮用即可。

每日饮用一次,至口水消失为止。

乌药有散寒气、醒脾开胃的功效,主治脾胃虚寒而多口水的情况。

姜糖茶

鲜生姜30克。

鲜姜洗净,切成丝或片,放入水中煮沸,倒出汤汁,代茶饮用即可。

每日饮用1~3次,至口水消失为止。

如果是因为外感受凉而多口水,姜糖茶就很适合。

03吞咽困难

当食物从口腔至胃、贲门运送过程中受到阻碍,人的咽部、胸部或食管就会有梗阻停滞的感觉,这是因为我们吞咽中枢里的横纹肌的运动神经节已经发生了病变。

其中,反流性食管炎、食管癌和胃癌是导致吞咽困难最常见的疾病。

患上反流性食管炎,除了吞咽困难,还伴有反胃、胃灼热、胸痛等其他症状。

患上食管癌,吞咽困难的程度较重。

鼓气与吮指,提高吞咽能力

下面介绍两个小动作,可以随时随地锻炼吞咽功能。

空吞咽及交互吞咽:每次进食吞咽以后,反复做几次空吞咽动作,使食物全部咽下,然后再进食。也可每次进食吞咽后饮少量水,这样既有利于刺激诱发吞咽反射,又能达到除去咽部残留食物的目的。

鼓气:轻张口,后闭上,然后做鼓腮动作,随后轻呼气。每日2次,每次重复5遍。

吮指:也可让做吸吮手指的动作,借以收缩颊部及口轮匝肌,增强肌力。每日2次,每次重复5遍。

04胃胀气

一般说来,腹腔内大部分气体经肠壁血管吸收后,由肺部呼吸排出体外。但如果肠胃功能不济,或者有些疾病,肠壁血液循环就很可能会发生障碍,影响肠腔内气体吸收,从而引起腹胀。而因为吸入过量空气而引发的胀气,多会造成肠蠕动功能减弱或消失。

1、有哪些疾病会导致胃胀气:

(1)胃部疾病:如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下垂、急性胃扩张、幽门梗阻、胃溃疡、胃癌等都可能有胃胀气的现象。

(2)肠道疾病:如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肠结核、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肠道寄生虫病等。

(3)肠胃神经官能症:吞气症,甚至与肠胃无关的急性或慢性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等也都可能出现胃胀气现象。

2、热水袋和橘皮茶,轻微胀气快消除

轻微的胃胀气,无须过分紧张,用暖水袋放在有胀气的地方捂一捂,大多可以缓解。同时,也可以喝点儿橘皮茶,可以有效缓解胀气。

这里推荐四款已被临床验证的中药汤。它们可靠有效,可有针对性地治疗各种胃胀气。

橘皮茶

新鲜橘皮50克。

将橘皮撕碎,加少许白糖,开水冲泡,当茶饮。

每日饮用1~3次,至腹胀消失为止。

主要用于较轻微的胃胀气。

山楂麦芽茶

生山楂、炒麦芽各15克。

将山楂和麦芽放入水中煎2次,取出汤汁,代茶饮用。

每日2次,早晚饮用,连饮数日,至胀气消失即可。

主要用于食积不化导致的胀气。坚持连续饮用,消胀效果好。

理中汤

人参、干姜、炙甘草、白术各9克。

将所有药材放入水中煮沸,取其汤汁,代茶饮用。

每日1次,直到胃胀气消失。

用于脾胃虚寒导致的胃胀气,胃胀气表现为排气不臭,腹中满胀,食欲减退、神疲乏力。

承气汤

枳实5枚,大*12克,甘草12克。

将所有药材放入水中煮沸,取其汤汁,代茶饮用。

每日1次,直到胃胀气消失为止。

用于实热内结引发的胃胀,胃胀气表现为腹痛、大便秘结、口干舌燥。

少吃高淀粉、高蛋白食物,减少胀气真有效。

为了避免胃胀气,饮食上要有选择性。红薯等高淀粉的食物,胃胀气的人就不宜多吃。同类的食物还有豆类、十字花科的蔬菜,比如西蓝花等。另外,如果是乳糖不耐受体质的人,还要避免饮用牛奶及高乳制品。尽量少食用或不食用以上这几类食物就可减少胃胀气的发生。

05胃痛

胃痛是以胃脘近心窝处常发生疼痛为主的疾病,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痉挛、胃下垂等多种病症都会引发胃痛。

1、推拿内关和足三里,止痛易行效果好

这个方法具体操作如下:在背部第八至第十二胸椎棘突旁开1寸处找到压痛点,用拇指指面按压痛点;用拇指指端点按手腕内关穴和膝盖下足三里穴,至疼痛缓解为止。

2、三七蛋羹,配合推拿,双管齐下止胃痛

用着推拿方,同时注意饮食调养,双管齐下,止痛效果好。寒证引起的胃痛,少食用辛温燥烈之品,如生姜、肉桂、辣椒等,以免损伤胃黏膜。这里我推荐三七蛋羹来止胃痛。

三七蛋羹

鲜藕1段,三七粉5克,鸡蛋1个,盐3克,植物油15克。

将藕洗净、切碎,用纱布绞汁1小杯,加水毫克煮沸。再将三七粉与生鸡蛋调匀,倒入藕汁锅中,加入盐、植物油调匀即成。

每天食用1杯即可。

06恶心、呕吐

中医认为恶心是“胃气上逆,泛恶欲吐之证”,呕吐是“胃失和降,气逆于上”,迫使胃中之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种病症,简单地说,是胃气状态的失和造成了恶心、呕吐。

消化系统出问题是恶心、呕吐的常见诱因。

在治疗上,西药效果明显,但副作用相对较大。常用的止吐、止恶心的药有吗丁啉(多潘立酮片)、达喜(铝碳酸镁片)等。服用吗丁啉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有腹部痉挛、口干、皮疹、头痛、腹泻、神经过敏、倦怠、嗜睡、头晕等,女性偶尔还会有罕见的闭经。服用达喜时,大剂量服用者会出现便秘、口干和食欲不振,较长时间服用还会引起血清电解质的变化。过敏体质的人要禁用,否则会有危险。

手三里加足三里,止呕平胃

手三里穴在前臂背面桡侧、肘横纹下2寸处,按摩时,可以用双手食指指腹互按对侧穴位。每次2分钟左右,每日2次,力度以适中为宜。

同时,还可以用手或按摩锤经常按揉、敲打位于小腿外侧、膝盖骨下方的足三里穴,每次5~10分钟,当感觉到足三里穴有一种酸胀、发热的感觉即可。不管使用哪种方法,一定要每天坚持才可能有良好效果。

手三里穴和足三里穴皆对脾胃有调理作用,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手三里穴是手阳明大肠经的经穴,治疗肠胃不适本来就是它的职责所在,按手三里穴可消除腹胀、吐泻等肠胃不适。足三里之所以有止吐的作用,是因为胃经气血在足三里这个位置形成了较大的气血场,按摩可以生发胃气。

07食欲不振

急慢性胃炎、胃癌、肺结核、尿*症、心力衰竭、肝炎、肝硬化、慢性肾上腺功能减退、神经性厌食、化疗药物的副作用等,都可能出现食欲不振的表现。这其中,最为常见的是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胃下垂。

1、香菜和橘皮,开胃醒脾

普通的食欲不振用食疗方就可以改善,比如香菜。《本草纲目》对香菜的开胃醒脾功效是这样记载的:“性味辛温香窜,内通心脾,外达四肢。”香菜中含有许多挥发油,其特殊的香气就是挥发油散发出来的。它能祛除肉类的腥膻味,因此在一些菜肴中加些香菜,能起到祛腥膻、增味道的独特作用。香菜还具有和胃调中的功效,因为香菜辛香升散,能促进肠胃蠕动,具有开胃醒脾的作用。一般来说,大部分的人都适宜食用香菜,外感风寒、食欲不振、小儿出麻疹者尤其适合,但对患口臭、狐臭、严重龋齿、胃溃疡、生疮的人不适合。此外,橘皮也能有效治疗脾虚食欲不振,比如橘皮鲫鱼粥。

2、橘皮鲫鱼粥

鲫鱼1尾,高粱米50克,橘皮若干。

将鲫鱼去骨,然后将鱼肉与高粱米、橘皮一起煮粥,煮至快熟的时候加入葱、姜、蒜。

喝粥,食鱼肉。

既可以补脾,又可以行气,能够快速改善胃口。

08反酸

反酸就是胃中的酸水往上涌,如果把反酸病人的胃液抽出来化验,可以发现盐酸增多。在吐酸水的时候,因为酸水刺激了贲门和食道下端,会使人觉得烧心;同时贲门开启,酸水会通过食物反流入口腔。经常感觉胃里往上泛酸水,说明胃的功能非常不好,很可能患上了胃炎或者胃溃疡。

1、反酸受不了,赶紧服抗酸药

胃反酸的时候应该服用一些抗酸的药物,如碳酸氢钠、碳酸钙片、氢氧化铝凝胶等,都能中和胃酸,达到酸碱平衡,减缓胃酸对食管黏膜的刺激腐蚀。

胃反酸,特别是倒流到口腔,应立即用清水漱口,并立即饮用一些温开水或凉开水,尽可能缩短胃酸等强腐蚀剂与食管的接触时间,即使夜间因胃反酸醒来也应这样做。

睡觉的时候,头部垫高15~20厘米,可减少夜间胃内容物反流,减轻反酸带来的伤害。

2、上脘、中脘、下脘加梁门穴,温和应对反酸

反酸若经常用碱性药反复中和,反而会引起胃酸大量分泌,治标不治本。这里推荐按摩胃附近的上脘、中脘、下脘、梁门四个穴位,改善胃健康,抑制反酸效果好,副作用少。

上脘、中脘、下脘分别在肚脐上5寸、4寸、2寸处。只需将双手自然并拢,用五指同时在这个区域触摸,如果感到有疙瘩或者很凉,或有明显痛感的地方,那就说明你找对位置了。这时只要选择最疼的地方,用双手小鱼际反复按揉痛处,顺时针按揉50下,再逆时针按揉50下,做3组,胃就能舒服一些了,这时候偶尔会有放屁现象,是很正常的,不用担心。

梁门穴在肚脐上4寸、正中线旁开2寸处,这个穴位就相当于身体的中央通路,最大的作用就是治疗胃部的不适,包括反酸。按摩时,可用大拇指的指端对穴位进行按揉刺激,1分钟一组,感觉穴位处微微热涨即可停止。生姜普洱茶,常喝治胃反酸,胃反酸发作不定时,很多人不耐烦按摩穴位,那也可以通过喝茶来缓解。我推荐一个生姜普洱茶。生姜温胃、养胃,有一定的杀菌作用,普洱茶含有茶叶碱,能中和胃酸。这款茶对经常性有反酸的人来说,日常喝最合适不过了。不过,如果胃没有反酸的症状,这个茶就不能长期喝,尤其不能喝浓茶,否则,对胃有损伤。

生姜普洱茶

生姜、普洱茶各适量。

将生姜洗净,切成片或丝,放入水中煮沸,用姜汁冲泡普洱茶,随泡随喝。也可以将生姜丝和普洱茶一同放入水中煮沸,喝汤即可。

反酸时饮用,也可用于日常的肠胃调理。

快速中和胃酸,抑制胃酸对消化道的腐蚀伤害。

3、少饮奶类,忌食刺激物和甜食

有反酸现象的人,平常多吃些富含维生素、高蛋白的食物,能对胃壁起到保护作用。果汁、粥类等软性食物,对温养胃黏膜有很好的效用。苏打饼干、红茶等食物对反酸有较好的中和效果,可以经常吃。反酸重的人应尽量少饮豆奶和牛奶,避免刺激胃酸过多分泌。另外,忌食刺激性大的食物,禁吃刺激胃酸分泌的食物,禁止饮用浓缩果汁、咖啡、酒、浓茶等,以及过甜、过酸、过咸、过热、生冷、过硬等食物。这是因为甜食可增加胃酸分泌,加重病情;过热食物刺激溃疡面,引起疼痛,致使溃疡面血管扩张而引起出血;辛辣食物刺激溃疡面,使胃酸分泌增加;过冷、过硬食物不易消化,也会加重病情。

4、胃酸过量,可导致食管癌

胃酸反涌的主要危害包括食管痛、吞咽痛、吞咽困难,还有一些呼吸道症状,严重时还会导致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穿孔等肠胃疾病。与胃酸同时出现的症状还可能有烧心、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肠胃功能不好的人群最容易出现胃部反酸的情况,精神焦虑紧张或是饮食不当都会导致胃酸分泌过多。除此之外,慢性胃炎、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病等也会导致胃酸过多。反酸带来的不仅是“烧心”般的不适,而且最坏的可能是诱发食管癌。

五、单手举臂,可调脾胃

中医认为,调养脾胃的关键,是要顺应各脏器气机的变化规律。

胃气主降,脾气主升,说的是食物经胃部腐熟,需要下行进入小肠来进行下一步的消化吸收,脾气则把食物精华上输于肺,再输布于其他组织器官。

通过脾胃升降有序的运化,全身才能得到足够的滋养。

八段锦中记载的单举手臂这个动作,正是利用这一机理,对于调节脾胃很有用处。

具体做法:

1.站好,两腿膝盖稍微弯曲,两只手掌心向上,捧在小腹前。

2.左手翻掌,往上举,右手翻掌向右胯的旁边下按。

3.两掌一上一下撑开,同时两腿站直,把整个身体拉伸开。

4.一次维持2秒即可,两手回到原来的状态,合于小腹前,全身放松。

5.一套完成后,换为右手来一遍,重复30次。

注意事项:手臂上举时要缓缓吸气,小腹微收,而手臂下落时要慢慢呼气,小腹微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