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消化道造影
(1)服造影剂:在常态或低张情况下服产气剂(产气粉3g),用10ml温开水吞服后约可产气ml,使胃囊充气扩张。扩张满意的胃内壁应较光滑,粘膜皱襞基本展平。随即口服胃肠道双对比造影专用的硫酸钡混悬液ML,最后含一满口该混悬液(40-50ml)于口中,直立于检查床前,常规做胸腹部透视后,按程观察及摄片。
(2)观察食管:病人直立,右前斜45度位,以食管不与脊柱相重叠为准。先透视观察食管全长及贲门口,食管胃环充气扩张的双对比相,嘱病人将口含的钡液一次咽下,即可看到食管的充盈相及钡液的通过情况。随着钡流的通过可更清楚的显示食管双对比剂相。一般在此体位下即可发现食管有无异常,如无异常发现一般无须再取其他体位观察也无需摄片。如发现异常则可转动躯体,于不同体位下观察及摄取点片。在检查食管过程中,须令病人做多次吞咽动作,从上而下地观察食管蠕动及收缩、贲门口关闭及钡液门下流情况。
(3)仰卧水平位胃双对比相:将检查床转至水平位,请病人在床上由左向右翻滚转动2-3周或左右来回大于度的转动4-5次,但以前者好。然后正位仰卧,胃内腔壁已见有钡液涂布,游离钡液积聚于胃底下。胃体,胃窦呈双对比相。为使幽门前区与胃窦部的积液流出,可使病人略向左转动,电视下可见钡液全部流至胃底后,再恢复至仰卧正位,同时摄取胃体下部及胃窦部双双对相比点片。
(4)仰卧右前斜胃幽门前区双对比相:此位置亦可称左后斜位或第一斜位,可使胃幽门前区、球部不相互重叠,同时亦可使十二指肠降段显影,胃张力高者,胃窦趋向前后走向,则右前斜的角度须增大。适时点片。
(5)仰卧左前斜位胃体双对比相:亦称第二斜位,病人由第一斜位缓慢向右转至左前斜位,此时原积聚在胃底部内的钡液有少量流至胃窦,在钡液下流的过程中注意胃体小弯的情况,此时可见胃体前后壁及相邻的胃小弯呈双对比相。这一体位有时也可以见到被钡充盈的窦部、幽门管、球部及十二指肠降部,不相互重叠,对鉴别球部是否真正变形缩小有时十分有用。适时点片。
(6)胃底贲门:自左前斜位继续向右转,当胃底内的积钡逐渐流出变浅、消失、出现双对比相时,贲门口及其周围结构的正面相即可显示。如此时贲门仍有积钡不能流出时,可将检查床头侧升高15-30度。促使钡流出,这一位置的转动应缓慢并需重复2-3次,充分利用潮礁现象的各相。此程序不但有利于贲门区病变的观察,在转动也能见到胃食管反流的发生,是食管胃连接区钡剂检查所必须采用的。设不同角度的点片。
(7)俯卧右后斜位胃前壁双对比相:病人俯卧于检查台,向右转身呈右后斜位。采用这一体位的目的是显示胃窦部前壁的双对比相。尽管如此,但因解剖原因,此体位的双对比相常不满意。胃窦内气体较少时则呈现为少气粘膜相。必要时还可使床面倾斜至头低足高。如再借助自身腹壁脂肪或用棉垫垫压,可以显示胃窦前壁的粘膜纹。适时点片。
(8)俯卧左后斜胃体与胃窦部充分盈相:在上一体位摄片后,向左转身呈左后斜位。使胃窦,幽门前区及十二指肠充盈钡剂,此时胃底部则呈双对比相。躯体旋转角度视需要而定。这一体位即传统法检查中常用的卧位充盈相。它可以观察胃体下部,胃窦部,大小弯的轮廓改变及发现胃壁的柔软度变化。适时点片。
(9)俯卧左后斜十二指肠充盈相:与上一体位相同,但观察的目的不同,为了完整的显示十二指肠的形态,大小。需要在电视下将躯体转动至合适的角度适时点片。
(10)仰卧右前斜十二指肠双对比相:病人由上一体位向右旋转至仰卧右前斜约度,使胃窦十二指肠由充盈相变成充气扩张,可获得幽门前区及十二指肠的双对比相,为了显示满意,一般须取60度以上的右前斜位。高张力的胃甚至需要更大的倾斜。适时点片。
(11)立位胃窦及球部充盈及加压相:病人恢复立位,使胃体下部,胃窦部与十二指肠充盈钡剂。然后依次压迫球部,胃幽门部前区及胃窦等处。如检查为近身操作时,检查者可用传统手法推与压同时进行,效果更好。也可用遥控机上的机械臂压迫,但压迫力度不易控制,压迫点也不易掌握,且推与压不能同时进行。
(12)立体位充盈相:患者取立位,在上一体位摄片后再加服浓度较低的钡液ml,胃体,胃窦及十二指肠呈充盈相,胃底部呈立位双对比相,部分小肠也可显示,应在透视下转动体位,以充分显示胃角切迹及十二指肠曲。适时点片。
(1)上述检查共11个体位,12-13次摄片,经分析比较,上胃肠道绝大多数病变可在检查中被显示,因此可作为上胃肠道综合钡检的规范程序。如在检查中发现发现某处异常或可疑病变,则应对该部位做更多的,数目不限的摄片。
(2)食管下段病变常见,如反流性食管炎,裂孔疝等。这些疾病能否被检出,检查方法极为重要。因此上述程序中除对食管全程做立位透视观察外,并在体位中对食管下段作卧位及动态观察,有利于发现反流和食管下段粘膜皱襞改变情况。
(3)上述程序中仰卧正位,卧位右前斜位及仰卧左前斜,共三个胃双对比相。它们可以相互补充,除可以较好地显示近地壁病变外,还能借助前壁成像原理,认识和发现远地壁病变,以弥补对胃前壁检查的不足,特别是胃中部的前臂病变。
(4)在检查中,可应病变影响,或功能的或精神的因素,钡剂未能及时地经幽门管进入十二指肠,此时可使病人保持在右侧卧位,片刻后,钡剂常较快地进入。属非禁忌证的幽门梗阻者可试服用胃复安2片后再试做观察。
(5)本检查程序虽是以体位为中心分段依次叙述,但切勿理解为固定体位的摄片。在检查时必须强调连续性观察,体位变换一般也要求在电视监视下进行。在体位变化时注意胃腔内钡液在流动中的变化。发现病变时应使其反复多次呈现,并在动态成像过程中完成摄片。这对病变的发现是非常重要的。
(6)贲门胃底区是癌肿多发部位之一,也是传统单对比检查时漏诊较多的部位,本程序在体位中利用潮礁现象使绝大多数隆起及凹陷病变可以清楚地显示。
(7)病人恢复至立位时,为加压面积最大的体位,经验证明,加压法是隆起病变最清楚的显示方法,应尽可能采用。在遥控机上做检查时,机械臂的加压常嫌压力不够,则可取半立位,使钡液量减少,压迫效应可以体现。在双对比区加压慎用,避免出现“吻触”“悬滴”等伪影。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