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2月6日上海医药()发布公告称东吴证券、三鑫资产、兴业基金、东方红资管、国泰基金、马来西亚国库投资、东方证券、国华兴益资管、富安达基金、惠升基金、彬元资本、中泰资管、财通资管、申万菱信基金于年12月1日调研我司。
具体内容如下:
问:未来我们对于市场以及面临的激烈竞争的商业化策略是什么,以及对两款药能成为多大体量的品种,在销售层面如何组织?
答:商业化能力是上海医药作为工商业全产业链龙头公司的优势。无论是内部研发的管线抑或是引进的管线,我们都有信心凭借领先的商业化能力取得市场优势地位。以X项目为例,公司内部对该项目非常重视,该项目引进时已经处于3期临床阶段,当时公司的整个商业化团队就已开始全面介入,在市场、未来商业化定位等诸多方面做了充足的分析和调研,后续将由公司的营销管理中心旗下营销二部全面对接,并且与已上市的消化类产品形成协同。X项目已经做了很详细的商业化计划,同时草拟了对应商品名,后续将全面启动该项目的商业化运作的相关工作,也会按规定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另外,所有引进的创新药管线,我们在BD环节就会进行充分的综合考虑,比如从台湾顺天引进的I项目,在BD阶段已经充分考虑如何推进商业化并做强做大,包括市场定位、销售团队、资源协同等方面都已准备充分。并且,选择了在心脑血管领域有显著学术推广优势能力的子公司进行承接。
问:X步入商业化之后在医学上的差异化竞争的策略上是否会有一个更明确的方向?如何看待多适应症、且种类较多的竞争对手去争夺市场份额,自身的市场定位在哪里?
答:从机理上分析,P-CB是比较有优势的,临床对P-CB有很大的需求,医生也很期待此类药物的上市。目前多适应症考虑分批申报,第一个申报的适应症是反流性食管炎,同时对于注射剂的开发我们准备放在第二步。后期其他适应症我们会综合考虑新适应症的开发,联用治疗胃幽门螺旋杆菌、十二指肠溃疡这两个作为首发适应症。同时,公司会结合营销来分析每个亚适应症的市场容量,以及同类商品的布局情况等诸多因素,尽量进行差异化开发。以上公司内部团队都有在进行研判,在后续工作推动过程中会重点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