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医院普通外一科成功为一名贲门癌患者实施了“全腹腔镜下近端胃癌根治术+管型胃食管吻合术”。此次实施的新技术,是普通外一科常规开展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基础上的进一步创新,为患者在治疗癌症的同时“重建”了贲门和胃底,有效防止酸性胃液返流至食管,大大提高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也为信阳地区普外科微创手术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患者病情
今年65岁的刘先生,以“上腹部不适2月余”医院就诊,胃镜检查结果示:胃占位(胃肿瘤)。为做进一步诊断治疗,来到医院普通外一科陈涛主任专家门诊就诊。陈主任结合患者的各项检查,初步考虑“贲门癌”,随即安排住院。
经过详细的术前检查,临床分期T1N0M0IA期,考虑到患者肿瘤较早期,如果进行全胃切除,患者术后发生营养性并发症风险高,而采用传统的近端胃切除吻合方式,常发生反流性食管炎。
成功手术
周明银主任、陈涛副主任医师依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最终决定施行“腹腔镜下近端胃癌根治术+管型胃食管吻合术”。手术当天,在手术麻醉科医护团队的密切配合下,由周主任主刀,陈涛副主任医师、魏正杰医师协助,为患者成功实施了“全腹腔镜下近端胃癌根治术+管型胃食管吻合术”,手术历时3个小时,术中出血少,手术过程非常顺利。
普外一科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贯彻执行让患者刘先生术后第一天已经开始下床活动了,恢复效果非常好。“真的很感谢你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医院普外科一病区的精准微创技术果然是名不虚传。”早上查房时刘先生紧紧握着周主任的手感激的说道。
专家科普
据周主任介绍,贲门癌又称食管胃结合部癌,传统的手术需要在胸、腹部或胸腹联合(根据肿瘤位置)开一个20-30cm的皮肤切口,痛苦大、恢复慢、切口容易感染或液化,还有发生肺部感染,肺不张,肠粘连、肠梗阻等并发症的风险。刘先生采取的是全腹腔镜下近端胃癌根治术,并采用了先进的管型胃食管吻合方式来减少术后胃食管反流。该手术方式只在腹壁开5个0.5~1.0厘米钥匙孔样小洞,然后通过一个不到4cm的小切口,顺利完成了传统手术需要20厘米以上切口才能完成的手术,术中出血不足50毫升。这种手术方式不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更重要的是尽可能地保留胃的消化和排空功能。
管型胃食管吻合术式在残胃顶端形成类似胃底结构,患者在平卧位时,反流的胃液暂时储存于“胃底”,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直接反流至食管下端。管型胃切除部分胃窦,从而减少了胃泌素和胃酸的分泌,且管型胃基本保持了胃的解剖结构,较行传统残胃食管吻合患者具有更高的生活质量。
近年来,随着早期胃癌检出率和食管胃结合部癌发病率的升高,近端胃切除术的应用逐渐增多,已成为普外科研究热点问题之一。近端胃切除术虽然保留了胃的部分功能,但是破坏了食管胃结合部的解剖结构,丧失了贲门抗反流的功能;同时,保留的幽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胃排空。所以,近端胃切除术后易出现严重的反流性食管炎和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消化道重建—管型胃食管吻合术使得近端胃切除术既可以部分保留胃的功能,又能避免术后出现严重的反流性食管炎。
医院普通外一科始终秉承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不断探索新技术和新方法,力争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医护团队始终以“外科微创化,微创精准化”为目标,以胃结直肠肿瘤、肥胖代谢病、肝胆胰脾、甲乳、血管及疝与腹壁疾病的微创治疗为特色,不断提高腹腔镜微创治疗技术,经过团队不断努力,微创技术实现了全覆盖。未来,普通外一科将锚定学科发展目标,持续创新发展,以专业的医疗质量、优质的护理服务、高端的医疗设备,竭诚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为医院的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供稿:陈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