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青青金文婷马玉燕
审阅:胡必杰潘珏
一、病史简介
男性,49岁,安徽人,-05-31医院感染病科
主诉:发热伴头痛1月余。
现病史:
患者于-04底无诱因出现头晕、颈部不适,活动受限,伴左侧手指麻木,无头痛、发热、恶心呕吐等。至当地诊所行胸壁及头皮“粗针放血”治疗后出现头部胀痛,干呕;
再次至当地诊所,予以针灸治疗3天,后出现发热,Tmax38.6℃,头部胀痛加重,伴四肢乏力,偶有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明显咳嗽咳痰、腹痛腹胀、尿频尿急。至当地卫生院予抗感染治疗10天(具体药物不详),Tmax38.8℃,头痛呕吐症状无明显缓解;
-05-21医院,查血常规:WBC10.11X10^9/L,N97%,ESR14mm/H,CRP27mg/L,结核抗体IgG(-),TB-DNA<copies/ml,疟原虫(-);胸部CT:左下肺纤维、钙化灶。因发热、头痛明显,考虑中枢感染不除外,-05-23行腰穿,脑脊液常规:颜色:无色透明,蛋白:阴性,白细胞20*10^6/L,单个核细胞20%,多个核细胞80%,脑脊液生化:糖0.7mmol/L,氯化物96.0mmol/l,涂片找抗酸杆菌阴性;05-21至05-27予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抗感染、奥司他韦抗病*等治疗,体温高峰下降,头痛无缓解。为进一步诊治,05-31收入我科。
发病以来,精神、食欲、睡眠一般,诉偶有黑便,近期体重无明显变化。
既往史:“颈椎病”多年,间断中医治疗,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疾病史。
二、入院检查(-05-31)
体格检查:
T37.8℃,P82次/分,R16次/分,BP/89mmHg。
神志清,精神萎,对答切题。心律齐,各瓣膜区未及杂音;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明显啰音。腹部平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及。四肢活动自如,左侧巴氏征可疑阳性,脑膜刺激征(-)。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WBC4.91X10^9/L;N83.9%;HBg/l;PLTX10^9/L;
炎症标志物:CRP0.3mg/L;ESR11mm/H;PCT0.06ng/mL;
生化电解质:ALT/AST11/15U/L;Alb43g/l;前白蛋白0.2g/l;sCr48μmol/l;Nammol/l;氯86mmol/l;
尿常规:RBC31/ul;WBC71/ul;
T-SPOTA/B:11/2;
隐球菌荚膜抗原:阴性;
EBV-DNA、CMV-DNA均低于检出下限;
自身抗体:均阴性;
甲状腺功能及相关抗体:TT30.9nmol/l,FT32.7nmol/l,余均正常水平;
肿瘤标志物:CEA4.5ng/ml;AFP1.8ng/ml;CA.2U/ml;
细胞免疫:CD.6%;CD.4%;CD4/CD81.8;
出凝血功能:PT11.9s;D-D0.41mg/l;
辅助检查:
心电图:正常心电图
心超:左房室内径正常上限
三、临床分析
病史特点:患者中年男性,亚急性起病,发热、头痛、恶心呕吐1月余,Tmax38.8℃,外院血WBC、CRP、ESR轻度升高,自身抗体均阴性,胸部CT未见明显感染病灶,脑脊液检查示白细胞升高、糖和氯降低(白细胞20*10^6/L,多个核80%,脑脊液糖0.7mmol/L,氯化物96.0mmol/l);曾予以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奥司他韦治疗后体温高峰有所下降,入院后复查CRP、ESR和PCT均正常水平,血培养阴性。综合上述资料,考虑发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可能大,可能病原体分析如下:
颅内病*感染:病*性脑炎是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其中单纯疱疹病*性脑炎较多见,病变主要侵犯颞叶、额叶和边缘叶脑组织;I型疱疹病*性脑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前驱症状有发热、头痛等,主要临床表现为精神和行为异常、认知功能障碍等,颅内压升高时表现为头痛、呕吐。病*性脑膜炎: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以夏秋季为高发季节,以脑膜刺激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病*性脑炎、脑膜炎的脑脊液均表现为白细胞数轻度增高,以淋巴细胞或单核细胞为主,糖、氯含量正常。该患者有发热头痛症状,脑脊液白细胞升高,以多核为主,糖、氯水平下降,考虑病*感染引起可能小,可进一步行脑脊液病原学检查协助诊断。
细菌性脑膜炎:多起病急,由其他部位播散或直接感染引起,主要表现为发热、寒战等全身感染症状,脑膜刺激征多阳性,可有颅内压升高表现等,脑脊液白细胞、蛋白含量升高,糖、氯含量下降;但该患者亚急性起病、脑脊液白细胞轻度升高,与常见细菌性脑膜炎不太符合,需考虑少见病原体如诺卡菌、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等,可进一步复查腰穿作常规、生化及病原学检查协助诊断。
颅内结核感染:结核性脑膜炎较常见,多亚急性起病,可出现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升高症状,脑脊液淋巴细胞增多、糖和氯含量降低;患者否认结核病史,曾外院行脑脊液涂片找抗酸杆菌阴性,T-SPOTA/B11/2,稍高,需警惕结核感染,可进一步行脑脊液病原学检查。
隐球菌感染:隐球菌性脑膜炎常发生于免疫抑制或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中,呈亚急性病程,表现为剧烈头痛、视力下降等,血、脑脊液隐球菌荚膜抗原检测可阳性;患者既往体健,无鸽粪等接触史,可进一步行脑脊液病原学检查协助诊断。
非感染性疾病:患者中年男性,发热头痛起病,虽抗感染后体温高峰稍下降,但仍低热,尚需警惕血液系统肿瘤甚至其他恶性肿瘤,可进一步行PET-CT检查,必要时行骨穿协助诊断。
四、进一步检查、诊治过程和治疗反应
05-31入院后仍发热,诉头痛明显,行血培养(06-04结果回报均阴性)和血二代基因测序(mNGS);
06-01请神经内科会诊:考虑中枢神经系统病*性感染可能。予以甘露醇mlq12hiv降颅压,头孢曲松2gq12h+更昔洛韦0.25gq8h抗感染,纠正电解质紊乱等治疗。
06-02仍有发热,再次行血培养(06-06结果回报均阴性);
06-03头颅增强MRI:左侧额叶大脑镰旁炎性病变机会大;脑内散在缺血灶。
06-03行腰椎穿刺,颅内压mmH2O,脑脊液常规:白细胞:/mm3;多核细胞:6%;单核细胞:94%。脑脊液葡萄糖:1.0mmol/L(同步指尖血糖10.7mmol/l);脑脊液氯:mmol/L;ADA14U/L;脑脊液涂片找抗酸杆菌、细菌真菌涂片、隐球菌荚膜抗原检测菌阴性;送检脑脊液NGS检测;脑脊液脱落细胞:涂片见大量淋巴细胞,个别细胞稍大。
06-04血(06-01采样)mNGS报告:未见明确病原体。
06-04PET-CT检查:左侧额叶大脑镰旁炎性病变可能;颈胸段椎管内糖代谢略增高,炎性病变所致不除外;多个部位(肝脏、胰腺、甲状腺等)有钙化灶。
06-05仍有发热,Tmax39.6℃,再次行血培养(06-09结果回报均阴性)。神经内科再次会诊:双眼外展不到位,左右视时有复视,双下肢Babinski征阳性,颈略抗,布氏征(+)。考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待查?中枢神经系统结核待排;建议进一步明确脱落细胞性质,行脑脊液查找幼稚细胞(脱落细胞);并排除真菌感染,充分抗结核感染基础上可予以激素治疗。
06-05脑脊液(06-03采样)mNGS:检测到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序列3条。考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结核可能;予以异烟肼0.3qdpo+利福平0.6qdpo治疗+莫西沙星0.4qdiv+阿米卡星0.6qdiv。
06-06加用利奈唑胺0.6q12h以加强抗结核治疗;地塞米松25mgqdivgtt。
06-06外送血曲霉三联检评估有无真菌感染(06-10结果回报均阴性)。
06-07查WBC计数2.32*10^9/L,停用利福平;并予以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用ug升白治疗。
06-09复查WBC计数12.28*10^9/L;
06-10复查T-SPOTA/B2/2;
06-11地塞米松减量至20mgqd;因PET-CT提示食管条形糖代谢增高,SUVmax值约5.3,考虑食管病变;行胃镜检查,报告慢性胃炎(浅表型),真菌性食管炎可能;
06-12食道组织病理:粘膜慢性炎伴鳞状上皮轻度增生。涂片找抗酸杆菌和真菌均阴性。考虑真菌性食管炎,予以氟康唑0.4gqd*8d治疗。
06-14患者体温平稳,头痛症状明显好转,考虑治疗有效,继续上述治疗方案;
06-15食管粘膜组织mNGS检验报告:检测到白色念珠菌核酸序列条;食管粘膜真菌培养示白色念珠菌;上级医师查房,考虑念珠菌性食管炎,继续上述治疗。
06-16地塞米松减量至15mgqd;
06-17增加阿米卡星剂量至1givgttqd。3天后(6-20)查血阿米卡星谷浓度、峰浓度均达标(谷浓度0.52μg/ml,峰浓度21.72μg/ml);
06-19复查头颅增强MRI:左侧额叶大脑镰旁炎性病变,较-06-03MRI有改善;
06-20复查腰椎穿刺,脑脊液压力mmH2O,CSF常规、生化:白细胞计数(/mm3)较前减少,糖(3.2mmol/l)、氯(mmol/l)较前升高;找幼稚细胞:见大量小至中等大小淋巴细胞;
06-21根据神经内科会诊意见,考虑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不除外,行骨髓穿刺活检(后续骨髓涂片及病理均未见明显异常)。请血液科会诊,考虑感染可能性大,中枢淋巴瘤依据不足。建议抗感染后随访相关影像学检查。必要时请神经外科会诊行颅内病灶活检术。
06-21地塞米松减量至10mgqd;
06-25患者体温平,头痛恶心症状消失,予以出院。门诊治疗方案:异烟肼0.4gqd+莫西沙星0.4gqd+利奈唑胺0.6gq12h+阿米卡星1givqd;甲泼尼龙28mgqd。
住院期间体温变化及用药情况
住院期间炎症指标变化
出院后随访
06-25出院后,继续使用异烟肼0.4gqd+莫西沙星0.4gqd+利奈唑胺0.6gq12h+阿米卡星1givqd;07-05自行停用利奈唑胺;甲泼尼龙逐渐减量;无特殊不适。
07-17脑脊液分枝杆菌培养:结核分枝杆菌阳性;
07-19随访:甲泼尼龙已减量至12mgqd,查炎症指标正常水平(WBC7.0*10^9/L,CRP0.3mg/l,ESR8mm/h,PCT0.03ng/ml)。行腰椎穿刺,脑脊液压力mmH2O,CSF白细胞计数进一步减少(WBC56/mm3),蛋白、糖、氯均正常水平(蛋白0.27g/l,糖2.7mmol/L,氯化物mmol/l);07-20复查头颅增强MRI:左侧额叶大脑镰旁炎症,较-06-19进一步吸收。继续口服异烟肼0.4gqd+莫西沙星0.4gqd+利奈唑胺0.6gq12h+阿米卡星1givqd抗感染治疗…
颅内压及脑脊液检查情况
头颅增强MRI
五、最后诊断与诊断依据
最后诊断:
结核性脑膜脑炎
诊断依据:
患者中年男性,亚急性起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恶心呕吐,脑膜刺激征阳性,病初炎症标志物升高,头颅MRI增强及PET-CT均示左侧额叶大脑镰旁炎性病变;胸部CT未见明显异常病灶;腰穿测脑脊液压力升高,白细胞计数增多,以单核为主,蛋白含量升高,葡萄糖及氯含量明显减少;脑脊液mNGS示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脑脊液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予以较强抗结核方案治疗并配以皮质激素后,患者热退,头痛恶心症状逐渐缓解,脑脊液压力和常规、生化指标基本恢复至正常,复查头颅MRI增强病灶有所吸收。故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结果、头颅影像学检查及治疗反应,符合结核性脑膜脑炎诊断,并以脑膜病变为主。此外,患者胃镜示食管粘膜白斑,需要考虑念珠菌性食管炎可能,虽组织真菌培养及mNGS均示白色念珠菌,但食管粘膜病理未提示真菌感染,故不能确诊,必要时可复查内镜检查。
六、经验与体会
脑结核(cerebraltuberculosis)是结核感染疾病中少见且致命的一部分,常常由结核分枝杆菌经血行或直接侵入引起的脑实质、硬脑膜、蛛网膜、神经血管及脊髓的非化脓性炎症性疾病。有61%可表现为脑膜炎(tuberculosismeningitis,TBM),33%为脑结核瘤,16%为脑梗死。在脑结核发病初期,常常会形成小的结节病灶(Richfoci),随后发展为不同类型。该患者头颅增强MRI示大脑镰旁炎症病变,以累及脑膜为主,脑实质累及较少,故考虑结核性脑膜脑炎,以脑膜病变为主。近年来,随着免疫抑制患者及人口流动频繁、耐药性结核菌的出现等,使TBM的发生率逐渐增高。TBM占肺外结核的1%,在结核病高发国家,TBM占细菌性脑膜炎的1/3至1/2;主要临床表现为全身症状,如低热、盗汗、乏力等,颅内压增高和脑膜刺激症状,如头痛、恶心呕吐、视乳头水肿等。由于TBM表现临床表现不典型,常容易漏诊。其确诊主要靠临床证据(脑膜刺激征和脑脊液参数异常)以及脑脊液抗酸染色阳性或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有研究统计TBM患者中,脑脊液涂片找抗酸杆菌阳性率0%至87%,而培养阳性率为40-83%,但通常需要6-8周的时间生长。研究发现多次送检脑脊液,可提高TB培养阳性率,超过85%。
目前已有不少分子检测技术应用于诊断结核性脑膜炎,如Xpert-MTB/RIF,这是一个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方法;该检测对TBM诊断的灵敏度为60%,特异度接近%;WHO推荐GeneXpert用于协助诊断疑似TBM的患者。此外,在免疫学诊断方面,γ干扰素释放试验(interferon-γreleaseassays,IGRAs)可用于协助诊断结核感染。我院采用的是基于ELISPOT方法的T-SPOT.TB。本例患者脑脊液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但两次查外周血T-SPOT均不高;查阅相关文献,发现结核性脑膜炎是外周血T-SPOT假阴性的原因。本例T-SPOT假阴性,很可能与同时使用的大剂量皮质激素治疗有关。脑脊液T-SPOT.TB的高特异性可用于快速诊断TBM。二代基因测序技术(mNGS)因其检测病原体广泛、快速等特点,已在病原体检测中得到应用,近三年我科收治的肺外结核患者,不少是通过mNGS检测做出快速诊断;不同于其他病原体,mNGS对诊断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特异性较高,即使种严格序列数仅有个位数,也具有临床意义,本案例再次佐证了这一点。
结核性脑膜炎中超过半数患者最终死亡或残疾,在HIV患者或耐药结核时死亡率更高,所以对于TBM需加强抗结核治疗。目前WHO推荐用于结核性脑膜炎的治疗方案仍是一线四联方案(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因这些药物无法很好地穿透血脑屏障,如利福平脑脊液渗透率10%-20%,常常需要调整剂量。已有不少临床研究支持使用高剂量利福平,如每天至少30mg/kg,但应注意利福平带来的肝功能受损、三系下降等不良反应。此外,本例中我们将阿米卡星加大剂量至1gqd,通过检测药物谷/峰浓度评估药物安全性,也为临床工作带来直观、可靠的反馈。据统计目前对利福平和异烟肼同时耐药的结核感染发生率为48万/年,故当抗结核治疗效果不佳时还需警惕多耐药结核的发生。WHO推荐对于多重耐药结核感染在强化治疗阶段需使用至少5种有效药物,初始治疗药物应包括喹诺酮类和注射类二线药物。利奈唑胺作为抗结核药物的二线用药,已有研究证明其治疗肺结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但对于TBM,缺乏大数据研究,有少数回顾性研究发现利奈唑胺治疗TBM患者可改善神经症状及脑脊液参数。本例患者在使用抗结核治疗后发热、头痛症状无好转,考虑耐药结核感染不除外,加用利奈唑胺治疗,临床症状较快改善。全面评价利奈唑胺治疗TBM的价值,仍需要更多研究。
此外,皮质激素可以减少脑膜及血管炎症反应,可降低颅内压,曾被认为是辅助抗结核药物共同治疗TBM的工具,但对于其利弊一直存在争议。一项系统综述发现,激素可降低TBM的死亡率。本例患者在使用激素后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症状明显改善,且颅内病灶在2周左右明显吸收,提示皮质激素使用的有效性,但需要在强有力的抗结核药物保驾护航下使用。
参考文献
[1]PanL,etal.Interferon-GammaReleaseAssayPerformanceofCerebrospinalFluidandPeripheralBloodinTuberculousMeningitisinChina.BiomedResInt.;:8505.
[2]DiL,etal.Theriskfactoroffalse-negativeandfalse-positiveforT-SPOT.TBinactivetuberculosis.JClinLabAnal.Feb;32(2).
[3]DavisA,etal.TreatmentofTuberculousMeningitisandItsComplicationsinAdults.CurrTreatOptionsNeurol.Feb28;20(3):5.
[4]WHOconsolidatedguidelinesondrug-resistanttuberculosistreatment.Geneva:WorldHealthOrganization;.
[5]PrasadK,etal.Corticosteroidsformanagingtuberculousmeningitis.CochraneDatabaseSystRev.Apr28;4:CD.
医院感染病科
高级专家、普通和专病门诊时间
高级专家门诊(东院区:斜土路号)
胡必杰教授:周一下午、周三上午、周四上午
潘珏主任医师:周二下午、周四下午、周五上午
感染病科普通门诊(西院区:医学院路号)
周一至周五全天
肺外结核专病门诊(西院区:医学院路号)
周一、周三、周五下午
真菌感染专病门诊(西院区:医学院路号)
周一、四上午
淋巴结肿大专病门诊(西院区:医学院路号)
周二上午、周四下午
中山感染探案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