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食管癌患者,常常是在出现明显进食哽噎感,或颈部淋巴结肿大时才就诊,贻误了最佳治疗时机。因此,无症状人群的食管癌筛查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哪些无症状应该接受食管癌筛查呢?
一
高危人群的I级专家推荐之①
年龄≥40岁,来自食管肿瘤高发地区,或有食管肿瘤家族史,或具有食管癌高危因素,如:烟酒嗜好,本身就患有头颈部或呼吸道的鳞癌,喜食烫食或腌制食物,口腔卫生不良等,需要食管内镜检查(有条件要进行食管黏膜碘染色),必要时活检+病理。
问:什么是食管粘膜碘染色?
答:食管碘染色是食管早期筛查的方法,能够发现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染色后镜下有三种表现:1.棕*色,代表正常黏膜。2.深褐色或黑色,也称为过染,代表食管鳞状上皮增生,也属于正常,多是由黏膜损伤后修复导致。3,浅*色或不着色,称为浅染或者不染,代表异常,往往提示由癌前病变或癌发生,也可能是各种原因导致的食管黏膜鳞状上皮缺失,如损伤,胃酸反流烧灼等,这时往往需要活检+病理证实。
问:哪些是食管肿瘤高发地区?
答:食管癌在我国有明显的地理聚集现象,高发病率地区相当集中。主要分布在河北、河南、山西、陕西、湖北、四川、福建等省。如河南省的鹤壁市和林州市、河北省的邯郸市和磁县、山西省的阳城和晋城等。此外,还有乌鲁木齐泗河地区,广东省的潮汕地区、梅州地区。
一
高危人群的I级专家推荐之②
对于具有Barrett食管(BE)的高危因素者,或内镜下新发现为BE的患者,需要内镜下黏膜活检(至少8块)。
根据内镜结果,进行如下选择:
若存在食管炎(洛杉矶分级为B、C、D级别),需先口服PPI(每日2次),8~12周后再行内镜下诊断。
若没有BE,可以终止内镜筛查。
若病理诊断为BE不伴有异型增生,每隔3~5年再次行内镜检查及病理活检。
若病理诊断为BE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异型增生,则需行内镜下治疗或每年行内镜检查并行多点位活检。
若病理诊断为BE合并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则需行内镜下治疗或外科手术。
问:什么是Barrett食管?
答:即食管下段的鳞状上皮被柱状上皮覆盖,因为英国人Barrett首先报道,因此称Barrett食管,中文翻译为巴雷特食管。目前可能与反流性食管炎相关,并有发生腺癌的可能。其症状主要是胃食管反流及并发症所引起的,如胸骨后烧灼感、胸痛及反胃。
问:什么是洛杉矶分级?
答:洛杉矶分级指的是反流性食管炎的内镜下分级。A级:食管可见≥1处黏膜破损,长度<5mm(局限于一个黏膜皱襞内);B级:食管≥1处黏膜破损,长度>5mm(局限于一个黏膜皱襞内),且病变没有融合;C级,食管黏膜破损病变有融合,但是小于食管管周的75%;D级,食管黏膜破损病变有融合,且大于食管管周的75%。
问:什么是PPI?
答:PPI即质子泵抑制药,是一类重要的抑制胃酸分泌药,目前临床常见的本类药物有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和艾司奥美拉唑等。
二
高危人群的II级专家推荐
年龄≥40岁,具有食管癌高危因素,如失弛缓症和腐蚀性狭窄、胼胝症、肥胖,建议每1~3年进行1次内镜下食管黏膜碘染色
问:什么是食管贲门失弛缓症?
答:食管贲门失弛缓症是因食管神经肌肉运动功能障碍,下段食管括约肌呈失驰缓状态,食物无法顺利通过,滞留于食管,逐渐导致食管张力减退、蠕动消失及食管扩张的一种疾病,临床上以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及食物反流为最常见的症状。
问:什么是胼胝症?跟食管癌的关系?
答:胼胝症又称为弥漫性掌跖角皮症或遗传性掌跖角化症,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从婴儿期开始发病,轻者仅有掌跖皮肤粗糙,严重时掌跖出现弥漫性斑块状、边缘清晰的角质增厚,表面光滑、色*,酷似胼胝,或呈疣状增厚,足弓一般不受累,常可因皮肤弹性消失而发生皲裂和引起疼痛,造成手足活动困难。局部一般无炎症,但因常伴有多汗症而引起浸渍的外观。调查发现,胼胝症患者患食管癌的风险高于普通人。
三
高危人群的III级专家推荐
一、对于筛查患者病理为重度异型增生,拒绝行内镜下治疗者,鼓励每年行内镜下食管黏膜碘染色随访。
二、年龄≥40岁,具有下列食管癌高危因素:人乳头瘤病*感染、既往胃切除术、萎缩性胃炎、口服双膦酸盐,鼓励每1~3年进行1次内镜下食管黏膜碘染色。
四
一般人群的III级专家推荐
年龄≥40岁,具有吸烟、饮酒、进食过快、高温食物、浓茶等不良生活习惯,鼓励行内镜下食管黏膜碘染色。
董青
肿瘤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