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斑狼疮论坛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梅国强毛德西胡希恕刘渡舟加减运用小柴胡汤
TUhjnbcbe - 2021/6/15 10:37:00
白癜风能冶吗 http://m.39.net/pf/a_7157873.html

小白郎中:中医医案/医话/学中医学临床的参考文章

梅国强讲加减运用小柴胡汤的经验毛德西讲50年经验总结小柴胡汤灵活应用20法胡希恕讲小柴胡汤的合方加减应用刘渡舟讲17个小柴胡汤的加减应用

梅国强先生的文章。详述了小柴胡汤的理法应用,希望对大家理解小柴胡汤有所帮助。

小柴胡汤见于《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96条:“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其方由柴胡、*芩、半夏、人参、炙甘草、生姜、大枣组成,为和解少阳、疏泄胆火,扶正祛邪之主方。上述证候已离太阳之表,未入阳明之里,故称半表半里证。如成无己《注解伤寒论》云:“病有在表者,有在里者,有在表里之间者。此邪在表里之间,谓之半表半里证。五六日,邪气自表传里之时。中风者,或伤寒至五六日也。《玉函》曰:‘中风五六日,伤寒,往来寒热’。即是或中风,或伤寒,非是伤寒再中风,中风复伤寒也”。还需说明的是:小柴胡汤证与半表半里证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所谓联系,即少阳半表半里证,在小柴胡汤证范畴之中;所谓区别,即小柴胡汤证含义较广,除前述证候外,还可治疗其他病证,如妇人热入血室、*疸等。本文意在拓展其临床运用,故以后者为侧重。本方临床运用甚广,为历代所推崇,究其原因有四:1、第96条,原有加减法七种,每种加减法,可视为于和解法中,兼用某法。若再结合大柴胡汤等柴胡五方考虑,则可见其变化之多,况且每一种变化,足以发人思考,使临床运用圆机活泼。2、论中第条曰:“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说明第96条所载诸症,或第条“口苦、咽干、目眩”等,但见部分脉症,而病机属少阳者,便可用之,不必拘泥。3、第条论述本方功效曰:“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则见其功效亦广。4、功效既广,又能与他法相配,而衍生专方,是既宗本方之和解,又具本方之未备。如大柴胡汤、柴胡加芒硝汤,是和而下;柴胡桂枝汤是和而兼汗,柴胡桂枝干姜汤是和而兼温化;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是和解兼通阳泄热,重镇安神。后世医家谨遵经训,而有所创造发挥,使名方辈出,如柴胡陷胸汤,柴胡平胃散,柴胡温胆汤等,不胜枚举。笔者据此概云:本方寒温并用,攻补兼施,升降协调。外证得之,重在和解少阳,疏散邪热;内证得之,还有疏利三焦,调达上下,宣通内外,运转枢机之效。本文讨论加减小柴胡汤,是指经加减后,难以独立命名者,凡经加减后可独立命名者,如柴胡四物之类,不在此例,其后将有专篇讨论。枢机不利,肺气失宣一本方治疗外感热病(广义伤寒),多有往来寒热之类,或有如第96条所述诸症,若病情如此,选用本方,并不困难。然临床之中,不典型证候甚多,如病者虽然发热恶寒,但并非往来寒热;或病情总关少阳,而兼证明显;或邪入少阳,木火郁发,侵犯其他脏腑之类,足以干扰辨证思绪,故须深入思辨,以求见病知源,活用本方。一病例概况:胡某,男,51岁。发热咳嗽10天。诉10日前咽痛,发热恶寒,虽经抗菌素及中成药治疗,而发热渐高,至第六日,体温竟至40.5℃。刻下恶寒发热,体温波动在38℃左右。夜间汗出,热势略减,发无定时,而每天仅发1次。咳嗽白痰,伴胸痛、胸闷,骨节疼痛,舌苔白厚,四边色红,脉弦。经胸透证实为双下肺炎,血象仍高。分析:发热恶寒,10日未解,且屡经发汗及抗菌素治疗,是汗后不可再汗。发热恶寒,而非往来寒热,似乎病仍在表,然无鼻塞,清涕,喷嚏,其脉反弦,胸增闷痛,则病涉少阳,居表里间明矣。观第37条“太阳病,十日已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汤”。第99条“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属少阳……”。第条“伤寒,脉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均是病传少阳,而不见往来寒热。或问:夜间汗出,即是盗汗,更见发热恶寒等,有类阴虚咳嗽,何以明之?答曰:阴虚咳嗽,多为干咳,舌红少苔,而此例咳嗽白痰,舌苔白厚,与阴虚咳嗽相去甚远。故以枢机不利,肺气失宣,皮毛开阖失常解释为妥。更有值得深究者,既然病涉少阳,何以肺气失宣?叶天士《温热论》云:“若舌苔白如粉而滑,四边色紫绛者,温疫病初入膜原,未归胃腑,急急透解,莫待传陷而入为险恶之病……”。此例舌苔白厚,四边色红,理同叶氏所论,乃湿热之邪初入膜原。唯舌色红不绛,是湿热郁伏尚轻而已。膜原证候,类属半表半里证,其治法以透达膜原为主。《素问·疟论》曰:“邪气内薄于五脏,横连膜原”。此虽是对疟疾发病机理之探讨,但可说明膜原与脏腑相关。吴又可《温疫论》据此,对湿热郁于膜原作了进一步阐述:“凡邪在经为表,在胃为里,今在膜原者,正当胃经交关之所,故为半表半里,其淫邪之气,浮越于某经,即能显某经之证。如浮越于太阳,则有头项强痛,腰如折……,如浮越于少阳,则有胁痛,耳聋,寒热,呕而口苦”。由此说明,在外感病过程中,邪气由表传入少阳,或传入膜原,均可相互影响。进而言之,少阳木火犯肺,乃发热咳嗽之因;膜原湿热,横连脏腑,又何尝不能犯肺!于是咳嗽之病位虽在肺,而其由来,则与少阳枢机不利,膜原湿热横逆有关。正所谓“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素问·咳论》)。分析至此,则本例当以和解少阳,透达膜原,清热化痰为法。处方:柴胡15g,炒*芩25g,法夏10g,厚朴10g,槟榔片15g,草果仁10g,胆南星10g,莱菔子10g,藿香10g,佩兰10g,茯苓30g,鱼腥草30g,败酱草20g,浙贝10g,桔梗10g七剂。二诊时发热已退,微恶风寒,胸闷尚轻而不痛,咳嗽已愈,舌苔薄白,四边色红。惟其大病初愈,况且舌边仍红,知余邪未尽,仍以原方七剂,以善其后。有单纯少阳木火犯肺而咳者,若在外感病初期,多有往来寒热,或发热恶寒之类。若迁延时日,或经治疗而未愈者,则随木火之所犯而论其病,不必以寒热为然。二病例概况:李某,男,37岁。20天前发热恶风寒,鼻塞,清涕,耳鸣,咳嗽,体温38.5℃,经中西药治疗,发热恶寒虽退,但咳嗽不减,耳鸣加重,痰虽灰黑色,不易咳出,脉弦缓,舌苔薄白。此例之始发,似属风热犯肺,以表证居多。分析:目前病情以咳嗽,耳鸣为主,何以定其少阳木火犯肺?盖以来诊时发热恶寒,鼻塞,清涕均罢,则病情离表可知;又不见任何阳明征象;三阴虚寒证与此判然有别,故从六经而言,其病当属少阳,此即学者所言“排除诊断法”。足少阳胆经“下耳后”,“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灵枢·经脉》),《伤寒论》第条“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因知少阳木火上扰,可出现耳聋、耳鸣之类。总上而论,当表邪已去,病入少阳,胆火内郁,上逆犯肺,热灼津液为痰,则咳嗽有痰;上干清窍,故有耳鸣,治宜和解枢机以泄木火,清热宣肺化痰而疗咳嗽。处方:柴胡10g,*芩25g,法夏10g,太子参10g,桔梗10g,杏仁10g,鱼腥草30g,前胡10g,百部20g,紫菀10g,银花10g,连翘10g,荆芥10g七剂。再诊时诉耳鸣消失,咳嗽甚微,右胁不适,性欲减退二周,脉缓,舌苔白薄,质红。询知自发病以来,工作劳累,未曾休息,精神紧张,寝食难安。分析:揣其少阳证后,身体未复,更兼工作繁扰,不可遽然进补。《素问·痿论》曰:“思想无穷,所愿不得,意淫于外,入房太甚,宗筋弛纵,发为筋痿,及为白淫”。观此可知,病者之精神状态,当与“思想无穷,所愿不得”同类,故于疏解木郁之中,顾护脾肾,兼清郁热。处方:柴胡10g,*芩10g,生晒参(另泡服)6g,当归10g,川芎10g,*芪30g,仙灵脾30g,仙茅15g,蛇床子15g,半枝莲30g,蛇舌草30g,藿香10g,佩兰10g七剂而诸症消失。热*所袭,少阳经脉受邪二足少阳胆经,循胸胁及人身之侧,有热*入中,不仅少阳枢机不利,而且外及皮肤为患。皮肤本不属少阳所主,但不同部位之皮肤,常内应某脏腑,此即中医外科学,有依经脉而辨疮疡归属者。伤寒学家,阐发大论义蕴,而派生经界说、地面说之类,固然存在一定偏颇,但若从体表疾病与脏腑相关而言,则有其优势。若从临床之复杂多变着眼,凡有理有据之学说,兼收并蓄,并融会贯通,自能启迪思维。一病例概况:李某,男,57岁。带状疱疹(中医称为蛇串疮、缠腰火丹、火带疮、蛇丹等)约20天。初起左胸胁部有向背部延伸之带状红肿,上有水泡,部分化脓。左胸胁剧痛。西医用抗病*药物治疗,水泡虽已结痂,但疼痛仍重,低热恶风(T37.5℃),周身不适,脉弦缓,舌苔薄白。分析:据其低热恶风,疱疹部位隶属足少阳胆经,故以和解少阳,行气活血,兼以解*为法。处方:柴胡10g,*芩10g,法夏10g,太子参10g,枳实15g,橘叶10g,煅牡蛎15g,玄胡15g,郁金10g,当归10g,川芎10g,忍冬藤30g,红藤30g七剂之后,疱疹结痂自然脱落,红肿亦消,低热已退,惟胸胁疼痛未愈。是在表之热*已尽,而在老年体弱者,经脉损伤难复,仍用原方略事加减。如痛重加白芍30g,生甘草6g,丹参30g,土鳖10g。痛缓时去此四味,加王不留行20~25g。共服药50天左右,诸症若失,为巩固疗效,将原方作丸,以善其后。二病例概况:郁某,女,14岁。病在初发,自脐开始,斜向左侧腰部至脊柱处止,患带状疱疹,累累成串,尚未破溃,疼痛,不欲饮食,舌苔白薄,脉弦。分析:证属热*兼风兼湿,侵犯少阳部位(足少阳胆经,过季肋,下合髀厌中)。治宜和解枢机,疏风祛湿,活血通络。处方:柴胡10g,*芩10,法夏10g,紫草20g,丹参30g,丹皮10g,土茯苓50g,土贝母10g,马勃10g,荆芥10g,防风10g,板蓝根10g,忍冬藤30g七剂之后,疱疹干瘪,疼痛已不明显,惟饮食尚差,故以原方加鸡内金10g,七剂而痊愈。枢机不利,风热上扰三少阳主枢机,内寄相火。若枢机运转正常,则相火疏泄升发有度,自无贼邪之患。若枢机不利,则疏泄失常,相火难以守位禀命。其随风木之性上扰者,多为头昏、眩晕、头痛、鼻塞、耳鸣、耳聋等症。一病例概况:张某,女,58岁。耳鸣,听力下降22天,左上下肢无力15天。均为突然发生,伴左腕以下发麻。耳鸣在安静环境下较为明显,记忆力下降,睡眠不安,食纳差,大便干结。素有颈椎病史。此次核磁共振发现:1.桥脑、中脑腹侧多发脱髓鞘。2.脑梗塞。脉弦缓,苔白薄。分析:凡暴鸣、暴聋者,多属实证。考足少阳之脉,“下耳后”,“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伤寒论》第条“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者,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虽属实证范畴,然其发病乃风热之邪入中少阳,胆火上犯而成,类属外感,治宜小柴胡汤加减,以疏解之。而此例耳鸣、耳聋,年近花甲,阴气自衰,或因劳累,或因情绪激动等原因,易致相火上扰。此非少阳中风,而属风火内发,此与前者发病虽异,而原理尚可互通。盖阴气不足之体,更兼相火窜动,则气血因之逆乱,络脉难以畅达,故兼瘀血为患。综观此证,应属虚实夹杂,然则标实过盛,症状明显,惟当先治其标,平熄风火,流畅血脉,方可抑上逆之势,待病情缓解之后,再议其余。处方:柴胡10g,*芩10g,法夏10g,生晒参(另包泡服)6g,生地10g,丹皮10g,丹参30g,全蝎10g,蜈蚣2条,土鳖10g,苏木10g,当归10g,川芎10g,*芪30g服药7剂,听力好转,耳鸣大减,左侧肢体较前有力。大便已通,肛门仍有坠胀感,腹胀,脉弦缓,苔白薄。仍以原方加厚朴30g,再服七剂以巩固疗效。有不因外感内伤,而发眩晕者,多为外伤所致,按传统病因学分类,属不内外因。二病例概况:张某,男,26岁。曾有头部外伤,短暂晕厥史。此次突发眩晕,行走不稳,常向左侧倾斜,需暂立以纠正方向。卧位时有向左侧下沉感。饮食、二便尚属正常。经西医五官科多种检查,诊断为“前庭损伤”。历经两月,疗效不佳。脉弦,舌苔白薄。分析:此例初起伤情不重,又在气血方刚之时,故症状消失较快。俗谚云:“新伤愈后,必有旧痕”。“旧痕”便是遗患之所。若因劳累,或剧烈运动,或思虑、熬夜等,仍可诱发。视其症状,偏重一侧,属少阳经界,眩晕欲倒,为风热象征;脉弦,苔白薄,乃小柴胡汤所主范畴,故以其方加减。处方:柴胡10g,*芩10g,法夏10g,生晒参(另包泡服)6g,丹参30g,丹皮10g,全蝎10g,蜈蚣2条,僵蚕10g,蝉衣10g,忍冬藤30g,铁菱角30g,当归10g,川芎10g共服二周,诉眩晕已愈,活动自如。惟以平时易患感冒,并有轻微咳嗽,故予膏剂以善其后。柴胡g,*芩g,法夏g,*芪g,当归g,川芎g,龙眼肉g,百部g,前胡g,紫菀g,冬花g,升麻g,半枝莲g壹付共熬,加白蜜g,收膏,每日三次,每次一匙。至今7年,除偶患感冒外,未发眩晕。少阳风火上扰,凡清窍皆可为之壅滞,非独耳聋、眩晕之类。例如鼻本为肺窍,而发病后,需看脉证所合,方可明确病机真谛,切不可一见鼻病便从肺治。三病例概况:杨某,男,13岁。鼻塞粘稠,难以擤出,嗅觉下降。头昏,两太阳穴疼痛,头汗多,大便日行一次,干结难解,脉缓,苔白薄。头部X线拍片提示:蝶窦炎。分析:上述低热,头昏,两太阳穴痛,头汗出,大便难,与第条“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大便硬,脉细者,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证象相似,惟此例并非纯属外感,而是外感引发宿疾,除阳微结外,尚有风火上犯,壅塞清窍之患。故以小柴胡汤和解枢机,清疏风火,通窍活络为治。处方:柴胡10g,*芩10g,法夏10g,薄荷10g,辛荑10g,苍耳子10g,藁本10g,铁菱角20g,忍冬藤20g,鸡血藤20g,全蝎6g,蜈蚣1条,丹参20g,野菊花10g,钩藤15g服药一周,低热已退,鼻塞已通,清涕少许。续服一周,疗效较为稳定,大便已通。头汗减少。后以上方略事加减,制成丸剂,以缓图之。枢机不利,寒滞经脉四前言枢机不利,风火上扰,此言寒滞经脉,其病均与少阳有关,而病性相反。《伤寒论》关于少阳病证,以外感为主,故以正邪相争,枢机不利,胆火上炎为主。少阳兼证中,有柴胡桂枝干姜汤证,仍是在上述基础上,兼三焦水饮内停,故用和解而兼温化之法。欲理解寒滞其经,还须从少阳的基本属性说起。《素问·六微旨大论》曰:“少阳之上,火气治之,中见厥阴”,是少阳为甲木,属阳,而风木易从火化。须知火气有盛衰,脏腑有虚实,若火气不足,则寒邪易袭,故少阳病证,有火旺、火衰之别。不过论中未专言火衰之证候,笔者特此申言,未知当否。一病例概况:向某,女,27岁。左眉棱骨疼痛间断发作五年,遇冷易发且重。来诊于隆冬时节,已发作数日,疼痛剧烈,连及左前额痛,难以入眠。大便秘结,自觉口干舌燥。脱发明显,以致较为稀疏,面部痤疮较多。脉沉细,舌苔白薄。分析:考眉棱骨及左额,尚属少阳经界,遇寒则发病且剧,脉沉细,苔白薄润泽,是寒邪侵袭之象。然则大便干结,口干舌燥,痤疮等应作何解?答曰:大便秘结,有因风冷而致者,谓之冷秘,此乃寒袭少阳,枢机不利,三焦失和所致;口干舌燥而白苔润泽,乃寒滞而气不化津也;痤疮者,因寒滞而腠理开阖失常也。治宜和解枢机,祛风散寒止痛,以观消息。处方:柴胡10g,*芩10g,法夏10g,生晒参6g,白芷10g,葛根10g,羌活10g,苍术10g,丹参30g,全蝎10g,蜈蚣2条,当归10g,川芎10g服药一周,眉棱骨及左额痛大减,能安舒而眠,面部粉刺减少。精神仍不振奋,大便仍结,小便频数,坠胀,夜间为甚。知风寒已去,络脉和畅,而枢机尚且不利,法当速去辛温升散之品。如白芷、葛根、羌活、苍术之类,而加益气、活血、润肠之属,如*芪、白术、麻仁、郁李仁等。盖于火腑而用温剂,应适可而止,何况正当青年之时。否则易向其对立面转化,而成胆火亢炎之势。如此施治月余,病证若失。二病例概况:洪某,女,13岁。头痛半年余,先为半月或一月发作一次,自0年春天以来,未及一月,发作8次。发则双侧太阳穴处疼痛难忍,伴四肢发麻,恶心,约10~20分钟自行缓解,缓解后一如常人。饮食二便正常,脉缓,舌淡苔白厚。分析:头两侧属少阳经部位;时发时止,应与“休作有时”互参;恶心即“喜呕”之互词;肢麻,乃头痛剧烈时,气血一时不畅,参合脉缓,舌淡苔白厚,知为寒袭少阳,兼痰浊为患。故以和解枢机,温化寒痰,通络止痛为法。处方:柴胡10g,*芩10g,法夏10g,厚朴15g,槟榔片10g,白芍10g,煨草果仁10g,当归10g,川芎10g,白芷10g,陈皮10g,鸡血藤20g,蜈蚣1条,全蝎6g患者于20天内,共服药14剂,头痛仅发作二次,每次发作约4~5分钟,程度亦轻,余症同前。观其舌苔白厚已转为薄白,知痰浊已化,故原方去槟榔、草果、陈皮,而加细辛、生地、玄胡、郁金,祛寒通络,共服21剂,疗效甚为巩固。犹需说明者有二:其一,病有枢机不利,兼痰浊为患,而寒象并不明显者,以柴胡温胆汤更为合拍,恕不举例。其二,前述于火腑而用温药,应适可而止。此方温剂服至月余,未见变证,反称疗效巩固,将作何解?答曰:寒邪已祛,而有某些气机郁结之征兆者。务须谨慎,以气有余便是火故也,安能再用温药!若病情减轻,痰浊虽化,而寒象仍存者,是病机大体未变,惟略事加减,至寒尽痛愈为止。可见其思辨重点,在于病机变与未变。胆失清净,枢机不利五少阳胆腑,内藏精汁,应春木之令,性喜疏泄条达;又主相火,而能阴阳协调,氤氲和谐,故称中精之腑、清净之腑。若因外感侵袭,或恣食肥甘厚味,嗜酒,或脏腑功能失调等,均可导致胆失清净,枢机因而不利。关于此类,笔者曾有《论少阳腑证》[1]、《再论少阳腑证》[2]二篇,探讨热结胆腑证,以大柴胡汤为主方。又有《加减柴胡桂枝汤临证思辨录》[3]、《加减柴胡陷胸汤临证思辨录》[4]二篇,曾涉及其兼挟之证候。此言胆道结石,或伴有慢性胆囊炎之类证候。顾名思义,胆道结石,则胆腑何以清净!治宜宣展枢机,清利胆腑,解痉排石为法。病例概况:陈某,男,58岁。八年前曾患急性胆囊炎,经治疗而症状消失。近月来常发右上腹隐痛,加重一周,经B超探查,诊断为慢性胆囊炎、胆结石症(0.5×0.9cm),饮食尚可,但有厌油感,二便自调,脉弦,舌苔白薄。分析:此例因无心下拘急剧痛等,则可排除热结胆腑之候,当为胆失清净,枢机不利之证。处方:柴胡10g,*芩10g,法夏10g,生晒参(另包泡服)6g,金钱草30g,海金砂15g,鸡内金10g,枳实20g,白芍10g,铁菱角30g,生蒲*10g,玄胡20g,郁金10g,炒川楝10g若疼痛较重,则去生晒参,加五灵脂10g。于两个半月中,断续服药28剂,症状完全消失。此病排石较难,若结石较大,或肝内胆管结石,则很难排出,其有不宜手术者,或在初发阶段,用此保守疗法,仍不失为一种选择。胰腺古无名,治从少阳探归属六笔者曾在“通腑解*化瘀汤对实验性小鼠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的作用机理研究”(科研课题,已分段发表)中说:“中医学无‘胰腺’和‘急性胰腺炎’之称,考诸文献,虽然曾有类似胰腺之记载,但对其功能、病变,则语焉不详,故谓其相似则可,确认则难”。既然如此,则何以探其归属?据前述科研论文,以及《论少阳腑证》、《再认少阳腑证》二篇,综合如下几点,以供思索。其一,急性胰腺炎起病急骤,如发热、上腹剧烈疼痛(“心下急”第条、“心中痞硬”第条),呕吐频繁等主要临床表现,与热结胆腑证(大柴胡汤证)相似,而且临床报道较多。关于慢性胰腺炎,其势较缓,而左上腹痛、厌油、恶心、呕吐等亦常有之,故以小柴胡汤化裁而治者居多。其二,从经脉联系来看,两侧胆经,入缺盆后,“下胸中,贯膈,络肝属胆”,则左侧胆经必然于膈下曲行向右,而后曲行向左;继而“循胁里,出气街”,方可复归左侧循行之路径。否则便不知为何经,可见左侧胆经之走向,必过胰腺之所。因中医古籍无胰腺之明确记载,以此而讨论脏腑经脉相关,并能得到临床支持,当不失为一种求索方法。其三,据现代解剖学证明,正常人之胰管,约有65~70%与胆总管共同开口于十二指肠之特氏壶腹部。胰分泌胰蛋白酶原等,乃无活性之物,惟在胆汁或十二指肠液之碱性环境中,才能被激活。当壶腹部梗阻,或有胆道疾病患时,胆道内压力增加,胆汁逆流入胰管,使胰蛋白酶原被激活为胰蛋白酶,引起胰腺自身消化,以致发生胰腺炎,此即“通道”说。胆道炎症时,细菌*素还可通过胰胆间淋巴管而入胰管,引起本病。以上事实,似可说明足少阳胆经,与胰腺密切相关。如此似可解释中医学虽无胰腺之明确记载,但可治疗胰腺病之由来。一病例概况:*某,男,52岁。年5月19日来诊,诉同年4月15日因急性上腹剧痛而住院治疗,诊断为:1.慢性胰腺炎急性发作2.胆囊结石、胆囊内有不活动的蛔虫一条。20天好转出院。来诊时上腹及双胁仍胀痛,以左胁为甚。恶心,厌油,难以进食,进食后胀痛加重,精神萎顿,形体消瘦,少气无力,脱肛,便溏,脉弦缓,舌苔白薄。分析:综合分析,患者虚象明显,然则上腹及两胁胀痛,恶心,厌油,又有胆囊结石、胆内蛔虫,是因实致虚之象。此证实邪不去,则虚象难复,故宜疏利胆腑,解*通络,兼以驱蛔为法。处方:柴胡10g,*芩10g,法夏10g,枳实15g,白芍10g,炒川楝10g,花椒6g,地榆炭10g,槐花10g,当归10g,川芎10g,玄胡15g,郁金10g,鸡血藤30g,忍冬藤30g疼痛加重时,去地榆炭、槐花,加王不留15g、土鳖10g。每日一剂,共服药月余。上腹由持续胀痛,转为阵发隐痛,持续约2小时,自行缓解。饮食有所增加,精神好转。B超复查结果:1.慢性胰腺炎,2.胆囊附壁小结石,其内未见蛔虫。处方:柴胡10g,*芩10g,法夏10g,生晒参(另包泡服)6g,枳实15g,白芍10g,炒川楝10g,玄胡15g,忍冬藤30g,铁菱角30g,石上柏20g,当归10g,川芎10g,土鳖10g加减与服,又治疗5个月,症状完全消失,体质明显增强,B超复查,除胆囊附壁小结石外,胰腺炎症完全吸收,已上班工作。二病例概况:朱某,男,32岁。年6月上腹疼痛而住院治疗,检查血淀粉酶.9μ/L,并经B超等检查,诊断为急性胰腺炎、十二指肠球炎。好转出院。于同年8年1日来诊,诉左上腹阵发性疼痛,厌油,下腹及腰痛,偶尔恶心,二便正常,脉弦,舌苔白薄。复查,血淀粉酶μ/L,尿淀粉酶3μ/L。分析:此例发病较急,经西医治疗虽有好转,但上腹痛等症状仍较明显,血、尿淀粉仍高,且当青年壮实之体,毫无虚象。病机为枢机不利,经脉郁滞,热邪尚存。治宜疏解少阳,行气解郁,兼以清热解*。处方:柴胡10g,*芩10g,法夏10g,枳实25g,郁金10g,赤芍15g,玄胡15g,炒川楝10g,片姜*10g,金钱草30g,海金砂15g,鸡内金10g,铁菱角30g,忍冬藤30g,鸡血藤30g服药一周,上腹疼痛减轻,仅持续2~3小时而自行缓解。无恶心呕吐,腰痛,少腹痛,大便日行一次。血淀粉酶μ/L,尿淀粉酶μ/L,脉弦,舌苔白薄。此方略事加减,共治疗7个月,症状消失。气机不利,痰凝其经七足少阳胆经,从头至足,此论痰结其经(经界),主要指乳房部位之某些疾患。而乳房疾患,所关脏腑经脉较多,如足厥阴肝经、足阳明胃经等,何以确定病属少阳?答曰:此类病情,属中医外科范畴,其辨证既与内科有联系,又有区别。若病变以乳房外、上方为主,是为类属少阳的依据之一。盖足少阳胆经“……从缺盆,下腋,循胸,过季肋……”,是沿乳房外上方,绕行至外下方。其“渊腋”、“辄筋”、“日月”(胆经募穴)三穴,亦在乳房外侧及其上下方,故可从足少阳胆经看其联系。再从证候性质来看,有属半阴半阳者,或寒热混杂者,似可作半表半里看待,此与内科辨证不尽相同。若属少阳热*炽盛,热蒸血聚等证,固可从少阳论治,但不属本节内容。一病例概况:陈某,女,31岁。正值哺乳期,右乳外上方红肿热痛十天,经用抗菌素治疗,局部发红发热不明显,不痛,但肿硬不消,肿块面积约8×10cm,其内有小肿块多枚,大如鸽蛋,小如蚕豆,互相连接,表面光滑,无明显压痛,皮下软组织增厚,推之可移。脉缓,苔白略厚。观其肿硬不消,皮肤发红不明显,不痛。分析:属痰浊结聚少阳经界,病位属半表半里,气机郁结。治宜疏解少阳气机,化痰散结,寒温互用。处方:柴胡10g,*芩10g,法夏10g,陈皮10g,茯苓30g,枳实15g,白芥子10g,莱菔子10g,鹿角霜10g,铁菱角30g,忍冬藤30g,*药子10g,夏枯草30g,土贝母10g七剂之后,乳房肿硬明显减轻,小肿块全消,仅存鸽蛋大一枚。因其病乳难哺,况且乳汁不足,故加生麦芽30g以退乳汁,再服十四剂,乳房肿块全消,乳汁已退。二病例概况:刘某,女,23岁。初产后患左侧乳腺炎。发热恶寒,乳房高度红肿热痛。病后十日发现化脓现象,有两个小脓腔,已作切开引流。自发病之日起,一直使用大量青霉素治疗,延及月余,体温虽已正常,而体质渐弱,乳汁甚少,停止哺乳。创口不愈,仍有少许脓液。病乳肿硬如石,约大于健乳1/2,肤色青紫,无主观疼痛,有较度压痛,纳差,精神差,饮食二便如常,脉弦缓,舌苔白薄。分析:综观上述病情,初起为阳热实证,经月余之后,仍有轻度压痛和少许脓汁,神疲,食少,肿硬如石,皮肤青紫,则属半阴半阳,少阳经气郁结之象。处方:柴胡10g,*芩10g,法夏10g,郁金10g,王不留20g,忍冬藤30g,鸡血藤30g,铁菱角30g,鹿角霜10g,干姜炭10g,制三棱10g,制莪术10g,半枝莲30g,败酱草15g,莱菔子10g略有加减,共服药20日,来人告知,肿硬全消,病情告愈。乳房疾患,其常见者,尚有乳腺小叶增生、乳腺良性肿块之类,若病机与前述相同者,均可依上述情形,权衡治法,不一一列举。加减小柴胡汤的临床运用,在笔者医案中,尚有胆木犯胃所致之胃痛、胃胀、反酸、呕吐、胸腹胀痛;枢机不利,经脉郁滞所致之痛经、痤疮、关节疼痛;枢机不利,阳邪微结所致之便秘等,因篇幅所限,兹从略。参考文献:1.梅国强.论少阳腑证.湖北中医杂志,;(2):12.梅国强.再论少阳腑证.湖北中医杂志,;(2):13.梅国强.加减柴胡桂枝汤临证思辨录.山西中医,0;(5):1(6):14.梅国强.加减柴胡陷胸汤临证思辨录.湖北中医学院学报,3;(4):43五十年经验总结:小柴胡汤灵活应用20法I导读:好文!本文介绍了小柴胡汤的20种合方,并简介了每个合方作用和应用范围,简明扼要,对我们开拓思路,更深的挖掘小柴胡汤的用途,有很大帮助。小柴胡汤应用二十法作者/毛德西小柴胡汤是《伤寒论》中较为常用的经方之一。常用于消化与呼吸系统疾病,以及妇、儿、五官等科病证。由于小柴胡汤独有“和解”的功能,故历代医家对其颇多重视。有的经方医家所用处方竟有二分之一是小柴胡汤类方。结合自己五十年之临床体验,我总结出小柴胡汤应用指征为:时发寒热,胸胁痞满,纳呆呕逆,月经失调,病发无序,苔白脉弦。具体症状为:容易感冒(妇女经期感冒尤宜),时发低热,或胸胁痞满,两胁胀痛,或食欲减退,干呕恶心,或月经周期失序,或经量时多时少,或所患之病时有发作,难以捉摸,或病虽不重,但常年缠绵不愈,舌苔薄白,脉象弦细或弦滑等。这些症状常见于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慢性胃炎、慢性食管炎、慢性胆囊炎、慢性肝炎、过敏性鼻炎、口腔溃疡、神经性耳聋(耳鸣)、神经症(头痛、头晕)、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围绝经期综合征及亚健康状态等。小柴胡汤的作用机制是:和解表里以平衡营卫,疏散胆热以顺和胃气,攻补兼施以扶正祛邪,寒热并用以除瘀滞。药虽7味,总以柴胡为主药;以*芩、半夏为臣药(在具体应用时,热势重者,以*芩为臣药;寒气重者,以半夏为臣药);人参、大枣为佐药,以扶助正气;甘草、生姜为使药,以调和诸药。现将本人应用小柴胡汤的经验总结如下,供同道参考。1.小柴胡汤加藿香三味藿香三味即藿香10克,佩兰10克,砂仁6克(后下)。此三味有醒脾开胃、化湿和中之功效,合用之,主治胆胃不和,湿浊不化,症见脘腹痞满,饮食不馨,口淡乏味,舌苔黏腻。慢性胃炎、慢性胆囊炎等,多见此证。藿香三味以后下为宜。2.小柴胡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葶苈大枣泻肺汤见于《金匮要略·肺痿肺痛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主治“喘不得卧”之肺痈,具有泻肺利水之效,方取炒葶苈子10-15克,大枣10枚(擘)。两方合用,对控制呼吸道炎症,如结核性胸腔积液、肺部感染等,起效迅速,若加入半枝莲15克,鱼腥草30克,效果更好。3.小柴胡汤加玉屏风散玉屏风散见于《世医得效方》,由*芪30克、防风10克、白术15克三味组成,主治风邪久留不散,以及卫虚自汗不止,是常用的固表止汗、预防感冒的良药。与小柴胡汤合用,增强了护卫御风的能力,对有慢性肝炎、慢性胆囊炎、慢性胰腺炎等疾病且常患感冒者,具有预防与治疗的双重作用。4.小柴胡汤加四物汤即柴胡四物汤见于刘河间《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由小柴胡汤与四物汤合成,取生地*10克,白芍10克,川芎6克,当归10克。原方主治月经期感冒,特别是虚劳日久、时发寒热女性之月经期感冒,又可用于治疗“热入血室”证。经期服用可除寒热,亦不会留滞经血,影响月经运行。5.小柴胡汤加止痒三味止痒三味为地肤子15克,白鲜皮15克,蛇床子15克,具有祛风燥湿、解*止痒的功效。与小柴胡汤合用,对某些“发作有时”的皮肤瘙痒症,如荨麻疹、风疹及过敏性皮炎等,具有和解表里、调和营卫、祛风胜湿、快速止痒的作用。6.小柴胡汤加苓桂术甘汤苓桂术甘汤为健脾除湿之主方,取茯苓12克,白术6克,桂枝9克,生、炙甘草各6克。两方相合,具有和解表里、健脾渗湿的功效。凡患慢性胆囊炎、慢性胃炎及妇女白带较多者,可以考虑选用此类方治疗。白带多者,要加入生苡仁、*柏、败酱草等,以增强健脾祛湿的作用。7.小柴胡汤加二仙汤二仙汤组成为知母10克,*柏6克,当归10克,巴戟天10克,仙茅10克,淫羊藿(仙灵脾)10克,主治女子围绝经期综合征之阴阳失调、阴虚火旺证。两方合用,具有清解血热、调节营卫、解郁安神的作用,可治疗女子在围绝经期患月经先期,时时眩晕,经期伴有低热者。8.小柴胡汤加五苓散俗名“柴苓汤”,出自清代《沈氏尊生书》,由小柴胡汤与五苓散(茯苓9克,猪苓9克,泽泻15克,白术9克,桂枝6克)组成。原方主治阳明经疟疾,后世医家用于普通感冒之小便不利、寒热往来等症。用于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之水肿,亦有良好效果。如果加入玉米须、白茅根,效果更好。9.小柴胡汤加四消饮四消饮为民间验方,由神曲10克、山楂10克、麦芽15克、鸡内金15克组成,加入小柴胡汤中,增强了消食化痰的作用。是治疗小儿伤风感冒夹食夹痰证之良方。中岳名医耿彝斋先生生前曾指出,小儿痰饮多由伤食而致,消食是治疗小儿咳痰之大法。此后,余每遇小儿伤风夹食夹痰证,即用小柴胡汤合四消饮,多获良效。10.小柴胡汤加桂枝汤即《伤寒论》之柴胡桂枝汤。小柴胡汤和解少阳之邪,桂枝汤解除肌表之邪,正如明代卢之颐所说:“小柴胡复桂枝汤各半,凭枢叶开,并力回旋,外入者内出,上下者下上矣。”此方除常用于感冒之寒热外,还用于小儿癫痫、小儿多动症。11.小柴胡汤加升陷汤升陷汤出自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方由*芪15克、知母10克、柴胡6克、升麻6克、桔梗10克组成,主治气短不足以息之大气下陷证,常见于大病之后,元气未复,或素体虚弱,尤以肺脾之气虚候为主者。与小柴胡汤配伍,对于患有慢性消化系统疾病者,如慢性胃炎、慢性胆囊炎、慢性肝炎、慢性肠炎及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具有升清降浊、恢复元气、理顺气机之功效。12.小柴胡汤加二神丸二神丸,即补骨脂10克,肉豆蔻10克,出自《普济本事方》,主治脾肾虚寒之食后腹泻或五更泻,临床上常常用于慢性腹泻,中焦又有肝胆郁滞证,如表现为胁肋胀满,纳呆欲呕,腹痛隐隐等,必见舌苔滑腻,脉象弦细。13.小柴胡汤加小建中汤小建中汤出自《伤寒论》,由白芍18克、桂枝9克、炙甘草6克、生姜10克、大枣4枚(擘)、饴糖30克组成,主治虚劳腹痛。小建中汤与小柴胡汤合用,适于肝胃不和、虚劳里急、腹部隐隐作痛者,如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有明显气滞、寒凝者。有血亏之象者,可加入阿胶粉冲服。14.小柴胡汤加良附丸良附丸由高良姜、香附二味(各等份)组成,出自《良方集腋》,主治胃脘痛,气滞者加倍香附,寒凝者加倍高良姜。小柴胡汤与之合用,对于肝郁气滞、寒凝胃腑之肝胃不和,表现为脘腹疼痛,胁肋胀满,喜温喜按,或痛经者,有疏肝和胃、散寒解郁之效。15.小柴胡汤加三金汤三金汤即郁金10克,金钱草10~30克,川楝子(金铃子)10克。三金汤为中医临床家常用的清肝利胆止痛剂,加入小柴胡汤中,主要用于胆囊炎、胆结石等疾病。而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属于虚寒证者,不宜用此组合方。16.小柴胡汤加丹参饮丹参饮(丹参30克,檀香5克,砂仁5克)出自陈修园《医学三字经》,主治心腹诸痛,即临床上常见的心胃并痛者(或叫作胃心综合征)。两方合用,具有行气解郁、化瘀止痛之效,常用于患有冠心病合并慢性胃炎或慢性胆囊炎者,表现为胸脘隐隐作痛,食欲不振,呃逆,心下痞满。17.小柴胡汤加消瘰丸消瘰丸出自《医学心悟》,由玄参、贝母、生牡蛎等量制成,具有软坚散结、清火解*之效。而瘰疬又多生于少阳经,故取小柴胡汤合消瘰丸,消散少阳之热结,软化少阳之痰核,若加夏枯草一味,清火散结作用更为突出。18.小柴胡汤加三白散三白散即白附子6克,白僵蚕10克,白芷10克。三白散具有搜络风、通络脉、止痉挛的功效。与小柴胡汤配伍,具有搜风通络、和解营卫、防止病邪深入的作用,用于面神经麻痹初期,面肌痉挛或拘急,或如蚁行,时发时止,或时重时轻。19.小柴胡汤加当归芍药散又叫作“柴归汤”当归芍药散由当归9克、芍药15克、茯苓6克、白术6克、泽泻18克、川芎18克组成,具有和解营卫、养血祛湿、清热养颜的作用。主要用于女性围绝经期月经量少,皮肤干燥,头发脱落,面色*褐,精神疲惫,性冷淡,或用于女性慢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桥本甲状腺炎)等,可以说是女性围绝经期的保健方药。20.小柴胡汤加*连温胆汤,又叫柴胡温胆汤。*连温胆汤(*连9克,半夏9克,陈皮9克,茯苓12克,生甘草9克,生姜6克,枳实9克)具有清热和胃、降逆止呕、除烦安神之效。小柴胡汤与之合用,可以使肝胆舒利、脾胃安和、神志安宁。用于肝胆不舒、湿热内扰之证,如慢性肝炎、慢性胆囊炎、慢性胃炎、围绝经期综合征及抑郁症,随证加减,可以收到比较满意的效果。本文摘自《毛德西用药十讲》,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作者/毛德西。胡希恕讲小柴胡汤的加减应用作者/胡希恕①小柴胡汤加石膏方
  这个最常用了。那么这个石膏加多少呢,这石膏一般呀也就是40克到克,其码要用五六十克,四五十克。四十克以上。石膏这个药要知道。有些人怕。他是个石头,质重,而溶解相当的困难。溶解的成分相当的少呀,假若你加的分量不够,旁的药起作用了,石膏没起作用。这个我见到很多了,就是麻杏石甘汤这个药,也配上石膏了,可石膏用的非常的少,麻*作用发作了,出大汗,本来麻*配伍石膏是止汗的,你们看那个麻杏石甘汤,汗出而喘,他用麻杏石甘,汗出呀,他治汗出,你石膏用少了,他非大出汗不可,那倒糟糕了,所以这个石膏你必须分量用对头,它质重,非常沉,所以用小柴胡加石膏这个石膏量呀,我一般起码用45克,也可以少用,小孩子,也可以少用,尤其这个小柴胡汤,方才我们讲了,有健胃药,这个石膏害胃呀,可在它有些健胃药在里头呢,它没有什么大问题,那么这个方子治什么呢?这个临床的这个范围呀,我们先从感冒讲起,感冒呀流感呀,以至于一般的急性传染病,在开始都得的是表证,就是太阳病呀,可是这个阶段,经过治疗,或者他没治,很快,两三天,不必到四五天,他这表证就没了,没了这个人所现的就我们方才讲的这个,脉浮细而嗜卧,或者是恶心呕吐呀,胸肋满呀,这就是小柴胡汤证,那么小柴胡汤再进一步,他内热就要有了,就是里热了,口干舌燥,甚至于渴,那么这个时候用小柴胡汤就不行了,得加石膏,这个病人反应的呀,很多呀,头痛如裂,这在临床上很多了,高烧不退,经过打过针,输过液,也许吃过发汗药,没有表证,但是高烧不退,那么这个时候我们看到柴胡证,确然,另外有石膏证,石膏证他得有,就是口干,舌燥,薄白苔,白苔发燥,不水滑,这时候你加上石膏没错,他有些特殊的反应,脑袋特别疼,或者是晕,这个热也能使头痛,也能使的头晕,也有不头痛,不头晕的,他感觉什么呢?口鼻如冒火呀,他自己就说,唉呀,我这出气呀,热的很。
  好你小柴胡汤,也得加石膏。小柴胡汤的解热呀,没有这么大的力量,总而言之,他口舌干燥,起码口舌干燥,他得有柴胡证呀,你光听我讲石膏这不行,他得有柴胡证,柴胡证什么呢?就我们上边所讲那个,胸肋满呀,呕而发热呀,等等的吧,这个你用小柴胡加石膏,百试百验,这是我在临床上老用。可是有些同志们不这么用,不这么用你们再试试就不行。这个多的很。那么这是说由表证,传到半表半里首先要发生柴胡证,进一步,他病还往里了,里边有热了,就伴有石膏证,那么什么病有的呢?这个小柴胡加石膏有一些特殊的作用呀,你象我们遇到的腮腺炎。耳上下肿,淋巴腺肿,妇人的这个乳腺炎。就是这个奶肿,它都治,只要没到化脓的这个程度,用它呢,马上就灵验。那么再有呢,小儿肺炎最多,这种个我用它治很多很多了,这个小儿肺炎呀现小柴胡汤证,所以小柴胡汤加石膏最合适不过。非常好使。那么就是用麻杏石甘汤之后呀,我方才说麻杏石甘汤呀,这个是发汗的药物,这个麻*这个药物用过之后不能再用,发生小柴胡加石膏证,这个我治多了,那么这个小儿呀,甚至没满月的小孩子,我都治过。用奶瓶呀,给小孩子频服,你别一下就给他吃多了,也非常的快,这很多很多呀,后头也有例子,有例子不象我说的这么清楚,这个也多的很。我记的咱们有个同学呢,叫刘玉竹,医院。他的小孩子得肺炎。因为他是咱们这儿毕业的学生,所以找我给看的,我就给他吃的这药,很快就好,他以前吃麻杏石甘汤,越吃越不行。这是我们根据常见疾病而见小柴胡加石膏。略略举几个例子。
  ②小柴胡加芍药这个芍药咱们都知道。它治腹急痛,这个小建中汤不是有个加芍药吗,芍药加量,也就是小柴胡汤这个芍药加12克到18克,这个芍药不止治肚了疼,所以在这个泻肚的时候有时候也用它,那么小柴胡加芍药呢,当然是小柴胡汤证,同是他肚子疼的特别厉害,急痛,有点拘急痛,那更好了,我们可以加芍药,那么他这个痢疾呀,拧肠刮肚的这么疼,用小柴胡加芍药就可以治。头前我们讲小柴胡汤。不也治大便稀吗,胸肋满不去,大便稀,大便溏,小便自可,不小柴胡汤主之吗?这也是伤寒论里头有的,那么我们遇到这种下利,就是痢疾,有柴胡证,没柴胡证你可不能用,有柴胡证,而腹痛厉害的话,可以用小柴胡加芍药。这个小孩子痢疾比较多,这也很奇怪。这个小孩子病呀,现小柴胡汤证多的很,这个让我说这个道理我也没法说。根据这个客观事实了。小孩子现这个病最多,大人也有。尤其这个呕吐,有呕,我们治痢疾,开始多攻少补呀,可是呕。所以伤寒呕多,不可下,这时候大概柴胡证是没问题的,你用大柴胡汤也没问题,他不象那个承气汤。但是这个痢疾,我们加芍药,他口舌干呢,又有石膏证,你再加石膏也没问题。如果里急后重,蹲肚,蹲的厉害,你还得加大*,所以这个加减的,我们用其它的治利也是一样。要是里急后重,你非用*不可。
  ③小柴胡加桔梗汤
  这个方子也常用,这个桔梗呀,就是加9克。这个不要加多,这个桔梗加多了,他出再呕吐。这个方子,我们一般,这个桔梗汤呀,桔梗,甘草叫桔梗汤呀,常用于治疗这就是我一般所见的那个扁桃体发炎。这个病很多很多的。可是也得现柴胡证,我们不要认为。扁桃体一发炎有用小柴胡加桔梗的机会,可不能遇到嗓子疼,没有柴胡证,你也用小柴胡加桔梗阻,那就坏了。都是这样的,话不用说了。有柴胡证,嗓子痛,那么就是一般常见的扁桃体发炎最多,可以加桔梗,如果口舌干燥,还加桔梗也不行,还得加石膏。
  ④小柴胡加吴茱萸汤
  这个小柴胡汤呀,可以加吴茱萸。吴茱萸就是9克,到12克,这个吴茱萸大家都知道,它治呕呀,食入即呕者,吴茱萸汤主之。这个头痛,头晕,呕呃甚者,就是呕吐厉害的,这是吴茱萸汤证。我们平时见到这个说美尼尔氏证呀,就是头晕,要是呕吐厉害的,就是用吴茱萸汤就行,吴茱汤就是吴茱萸,人参,生姜,大枣,那么但是有柴胡证,你光用吴茱汤不行,你非配合柴胡汤不可,那么就是小柴胡汤证,你加上吴茱萸,就等于小柴胡汤与吴茱萸汤的合方。这个病也挺多呀,不管他美尼尔证不美尼尔证,在临床上遇到人呀,呕吐的厉害,比这小柴胡汤的厉害,甚至于不敢起来,头晕的厉害,头疼的厉害,你可以用小柴胡加吴茱萸。,同时他口舌干燥呢,你加石膏也没问题的,不是说吴茱萸是温药,石膏是个寒性药,那没关系。这个方子也常用,也常见的。
  ⑤小柴胡加桔皮汤(桔皮即橘皮)
  这个在小柴胡汤方里头,加桔皮,这个桔皮呀,20克到30克,这个桔皮这个药,说法不一了,这个最常用的药,没什么大了去了的,你多用没关系,不是破气,古人用它治哕逆呀,那个桔皮汤,它有生姜吗,这有下气,镇咳,进食的一些作用,能够治咳嗽,能够进食,强进食欲,所以治胃病的时候也常用,大量用没关系的。那么这个方了子,就是小柴胡汤证,有这些情形,哕逆,或者是咳,或者不爱吃东西。都可以加桔皮。
  那么最常用的就是小孩子干嗽,没有痰,干咳嗽,所以这个百日咳,有用它的机会,这个我也试验过。把这个大枣呀,增量。我们小柴胡汤大枣是四个,你可以增量,七八个,治这个干嗽,就是百日嗽这类的小孩子。他也咳嗽吐呀,哕逆吗,所以桔皮大量加,挺好使。上面这几个呀,都是常用的加味。其它还多了,没法普遍说。底下大概介绍几个合方。
  ⑥小柴胡汤与葛根汤合方 这个合方呀,我把这个合方办法说一说,那么葛根汤这个方子呢,怎么个合方的法了呀,这么合方。这两个方子,相同的药,取大量,不相同药,你把它列出来就行了。你看看这个,这两个方子,小柴胡汤与葛根汤,相同的药,有这个药,生姜,这个相同,有大枣,有炙草,其它没有了,所以在葛根汤里头呀,这几个。。都一样,就不要往里头加这个了,你就葛根,桂枝,麻*,白芍就行了,他哪果这个生姜6克,那么你就用这个9克就行了,不能搁6克。相同的,取其量大,不相同的,加进去,这就是合方的一个办法。那么这个葛根汤,与小柴胡汤的合方就根据上述这个办法,把药物呀,并成一个方子,那么当然第一个方子对这个病上来说呀,既有柴胡汤证,又有葛根汤证,那么呢你这个证相合方也相合用就行,这个很多很多了。那么他就是表证轻,而又有柴胡证,你比方喘吧,小柴胡汤怎么样的加味它也不治喘。他有麻*证也没关系,其它的恶寒也挺厉害,你就把葛根汤,合用小柴胡汤就行,其它的柴胡证,我们方才讲了,说这个少阳病呀,不能发汗,但是一起用行,就象我们讲那个太阳病,太阳病不可下,但是你有表证,有里证,先解表固然是没问题的,表里合用行不行,行呀,你桂枝汤加大*就是了,他有表证,你不能不用解表药,而就下,那不行,这个少阳病也这样,有柴胡证,你不能发汗,可是用柴胡汤,配伍发汗药行不行呢,行。那么这个就不是了,这个方应用的方面也挺多,就我们初得病的时候,他就是我们所谓合病,又有表,又有半表半里,就一同来的,这个重感冒,或者说流感什么的,常有这个现象,你就把两个方子合起来用吧,比单独发汗还**尤其是我们平时临床上这个哮喘呀,他如果是经过感冒诱发起来,他以前固然是有这个喘根了,他寻常很好,可是得了感冒了,这个喘起来了,同是地现柴胡证,你就用葛根合用小柴胡汤,非常好使这个,这个后头我也有病例,挺多。如果口舌干燥呢,也可以加石膏,所以这个加减这个药物你心里得有,他口舌干燥,他不但有表,有半表半里,同实也有里了,这是一个。
  ⑦小柴胡汤与小陷胸汤合方
  就是小柴胡汤加瓜蒌,*连就行了,它这半夏有了,方才我们讲这合方都知道了。半夏有,半夏就不必搁了,这个瓜蒌这个药呀,它是宽胸解里,去痰。也治咳嗽,因为小柴胡汤有这些情景,你可以与小陷胸汤合方。既有小柴胡汤证,又有小陷胸汤证,胸满闷了,那么心下这个地方堵的慌,痰也多,就可以加小陷胸汤。这个方剂呀,一般应用的并不太多,但是肺结核应用的可不少,胸,心下闷塞,痰嗽,有用的机会,但是肺结核单用这个合方呢,也有,有的时候他要是骨蒸痨热呀,你还要配合*连解*,这一类的药。这个*连解*丸按理说,医院就有,以前这个药,是药铺就有卖的,要有带血的,有的时候可以兼用泻心汤。这个肺结核这个病这是一个虚热证,那么用柴胡证那是挺好的,咱们讲柴胡证不是有这个吗,*参又有补药吗,他是健胃的,去热,所以我们有这个大宗补药不行的,他是一个虚,热,虚是应该吃点补药,但热呢得用寒性药,你不能用温性药,所以这个肺结核没有吃*芪的。那么用石膏就不行,这个肺结核有用石膏的机会,不是没有。你看咱们用这个竹叶石膏汤也常用。咱们讲着柴胡剂,就不讲这些了。那么这个小柴胡汤呀,这个加减合方今天就讲到这儿。刘渡舟:小柴胡汤加减方证的运用作者/刘渡舟摘要:小柴胡汤和它的加减剂群,久被广大医家所重视。为此,结合自己的临床体会,介绍十七个柴胡汤加减应用,以及与它们相适应的证候特点,提供临床治疗参考,错误之处,请加指教。考《伤寒论》以柴胡名方的共有六方,即小柴胡汤、大柴胡汤、柴胡加芒硝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柴胡桂枝汤、柴胡桂枝干姜汤。以上六个柴胡汤,应以小柴胡汤为基础。所以,了解柴胡汤的加减诸方,必须先从小柴胡汤开始,才有纲举目张的作用。小柴胡汤是治疗少阳病的主方,由七味药物组成:柴胡、*芩、半夏、生姜、人参、炙甘草、大枣。本方以柴胡、*芩清解少阳经、腑邪热;又能疏肝利胆,促进疏泄而增强新陈代谢。半夏、生姜,和胃止呕,能开能降,助柴胡之透达以散邪气;人参、炙甘草、大枣,温补脾气,扶正拒邪,以杜内传太阴之路。由此可见,此方虽然治在肝胆,但又旁顾脾胃;虽然清解邪热,而又培养正气,不通过汗、吐、下方法,以达到去邪目的,故叫做和解之法。此方的剂量,柴胡应大于人参、甘草一倍以上方能发挥解热作用;若误把人参、甘草的剂量大于柴胡以上,或者剂量等同,则不能达到治疗目的。用此方时务须注意这一点。此方治疗范围较广,既适用于伤寒,又适用于杂病,一般地讲,它治少阳病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耳聋目赤,脉弦,苔白滑等证。《苏沈良方》总结此方,有治疗往来寒热、潮热、身热、伤寒瘥后更发热……,指出柴胡汤的解热作用为诸证之先,验之临床,此说不可忽视。《伤寒论》说:“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个人认为“一证”和“不必悉具”应对照来体会,着眼点在于“不必悉具”,如呕而发热,或胁下痞硬,或往来寒热,但见少阳主证,使人确信不疑,便宜与柴胡汤,不必待其证候全见,使用柴胡汤应以此说为准。小柴胡汤的药味、剂量、主证和使用标准亦如上述,现在介绍它的加减证候,以广临床之用。在小柴胡汤主证的基础上,如果出现下述各证:1、若兼见头痛、发热、脉浮等表证时,于本方减去人参之碍表,加桂枝微发其汗,使表邪得解。这个方子叫柴胡加桂枝汤,除治表证,又能治心悸、气上冲等证。2、若兼见腹中痛,有拘挛之感,按其腹肌而如条索状,此乃肝脾不和,肌肉与血脉拘挛,应减去*芩的苦寒,而加芍药以平肝缓急而利血脉。这个方子叫柴胡加芍药汤,又能治疗妇女气血不和的月经不调与痛经等证。3、若在外兼有太阳表证不解,而肢体烦痛;在内则少阳气郁而心下支结,则桂枝、芍药同加,使其外和营卫,内调气血,而病可愈。这个方子叫柴胡桂枝汤,为桂枝汤与小柴胡汤的合方。根据个人使用经验,此方治疗慢性肝炎续发的肝脾肿大,如减去人参、大枣,加鳖甲、牡蛎、红花、茜草、土鳖虫,其效果使人满意。此方又治神经官能症的周身气窜作痛,以手拍打,则出气作咯而窜痛暂缓,亦颇有效。4、若兼见口渴欲饮,舌红而苔*薄干,反映了胃中有热而津液不滋,虚故引水自救的病象。本方应减半夏、生姜而加栝蒌根、麦冬、沙参以清热滋液;若津伤及气,则口渴为甚,应加重人参剂量。此方亦治“糖尿病”如符合少阳病机,也用之有效。5、若兼见小便不利,心下悸动不安,脉弦而舌苔水滑,此乃少阳三焦不利,水邪为患,此方减去*芩,加茯苓、泽泻,使水邪去而小便利,其病自愈,此方名柴胡加茯苓汤。若加白术,亦治小便不利、大便作泻、口渴、心烦等证。由此可见,口渴一证,有津少和津聚之分,应从小便利与不利,舌*、舌滑加以区别。6、若兼胸热心烦,大便不畅,脉数而滑,于本方减人参,加*连、瓜蒌。此方名柴陷合方,又能治胸疼、心下疼,服药后,大便解下*涎,为病去之征。7、若兼见咳逆,舌苔白而润,脉弦而缓,为寒饮束肺,肺气不温所致,于本方减人参、大枣、生姜,加干姜、五味子。此方名柴胡姜味汤,同柴陷合方相互发明,一治痰热,一治寒饮,两相对照,前后呼应。8、若兼见胁下痞硬、肝脾肿大、手可触及,此乃气血瘀滞所致,本方减大枣之壅塞,加鳖甲、牡蛎、丹皮、赤芍,软坚消痞。此方名柴胡鳖甲汤。又治阴虚低烧不退,宜减去人参、生姜、半夏,每能收效。9、若兼见大便秘结,胃脘痛,急不可耐,呕不止,口苦甚,郁郁微烦,胁胀满作痛,脉弦有力,舌苔*腻。此乃胆胃热实,气机受阻,疏泄不利之证。本方减人参、甘草之补,加大*、枳实、芍药之泻,以两解少阳、阳明之邪。此方名大柴胡汤,临床用以治疗妇女痛经、急性胆囊炎、急性阑尾炎、各种急腹症等加减化裁,已被中西医所接受加以使用。10、若兼见傍晚发潮热,而又两胁不适,口苦心烦,本方剂量减为一半,另加芒硝二、三钱,于汤药内化开,煮一、二沸下火服之。此方名柴胡加芒硝汤,有和解少阳与调和胃中燥热的作用,然泻下之力不及大柴胡汤之峻。11、若兼见大便溏泻,下午腹胀,小便不利,口渴心烦,或胁痛控背,手指发麻,脉弦而缓,舌淡苔白。此乃胆热脾寒,气化不利,津液不滋之证,于本方减人参、大枣、半夏、生姜,加桂枝、干姜、牡蛎、天花粉。此方名柴胡桂枝干姜汤,与大柴胡汤互相发明,一兼治胃实,一兼治脾寒,以见少阳为病影响脾胃而有寒热虚实的不同。余在临床用此方治疗慢性肝炎出现腹胀、泄泻,而有太阴病阴寒机转,投之往往有效。若糖尿病而有少阳病机时,此方亦极合拍,临床幸勿忽视。12、若兼见大热、大烦、大渴、汗出而大便不秘,舌苔*,口中干燥的,于本方减半夏、生姜,加生石膏、知母。此方名柴白汤,治“三阳合病”而以烦热口渴为甚的,确有一定的疗效。13、若柴白汤证,兼见骨节痠疼,虽高热而两足反冷,苔*而腻,为热中挟湿所致,上方再加苍术方能奏效。14、若肝区疼痛,厌油喜素,多呕,体疲少力,小便*短,舌苔厚腻,肝功能化验转氨酶单项为高,此乃肝胆湿热日久成*,蕴郁不解所致。于小柴胡汤减人参、甘草、大枣,加茵陈、土茯苓、凤尾草、草河车,此方名柴胡解*汤,为治疗急慢性肝炎临床常用处方。15、若上述肝炎证候,其人面色黧黑,带有油垢,体重逐增,背臂时发痠麻或胀,舌苔厚腻,服药难于褪落,脉弦而濡软无力。此乃湿热之邪较前为重,有痹郁之势,于上方柴胡解*汤基础上,再加生石膏、滑石、寒水石、竹叶、双花。此方名柴胡三石解*汤,对治疗肝炎各病有清热解*、降酶、褪舌苔的现实意义。16、若兼见*疸,一身面目悉*,色亮有光,身热心烦,口苦欲呕,恶闻荤腥,体疲不支,胁疼胸满,不进饮食,小便*涩,大便秘结,口渴腹胀,舌苔*腻,脉弦滑。此为湿热之邪,蕴郁肝胆,胆液失常,发为*疸。可于本方减人参、甘草、大枣、加茵陈、大*、栀子。此方名柴胡茵陈蒿汤,治疗急性*疸型肝炎,往往两三剂便可收功。如*疸虽退,而小便*赤未已,或大便灰白未能变*,便不可停药过早,应以治愈为限,以免反复而不愈。17、若兼见胸满而惊、谵语、心烦、小便不利等证,此乃气火交郁,心神被扰,不得潜藏的反映,于本方减去甘草,加桂枝、茯苓、大*、龙骨、牡蛎、铅丹。此方名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有开郁泻热,镇惊安神的效果;又治小儿舞蹈症,以及精神分裂症、癫痫,应以病机属于肝胆者有效。惟方中的铅丹有*,用时剂量宜小不宜大,宜暂而不宜久服,用时以纱布包裹扎紧入煎。附医案以资参考:一、尹某,男,34岁。胸胁发满,夜睡呓语不休,且乱梦纷纭,时发惊怖,精神不安,自汗出,大便不爽。既往有癫痫史,此病得于惊吓之余。视病人神情呆滞、面色发青,舌红而苔白*相兼。脉来沉弦,辨为肝胆气郁,兼阳明腑热,而心神被扰,不得潜敛之证。治宜疏肝泻胃,镇惊安神。处方:柴胡12g,*芩9g,半夏9g,生姜9g,龙骨15g,牡蛎15g,大*6克(后下),铅丹4.5克(布包),茯神9g,桂枝4.5g,大枣六枚。服一剂大便畅通,胸胁满与呓语皆除,精神安定,不复梦扰。惟欲吐不吐,胃中似嘈不适,上方加竹茹、陈皮服之而愈。二、李某,女,54岁。右胁疼痛,掣及胃脘,不可忍耐,惟注射“杜冷丁”方能控制不痛。视其人体肥,面颊绯红,舌质红绛,舌根苔*腻,脉沉弦滑有力。问其大便已四日未解。口苦时呕,不能饮食。西医有诊为胆囊炎,有诊为胆结石。余认为症见:胁痛而大便不通,口苦而呕,舌苔*腻,脉来弦滑,乃肝胃气火交郁,气血阻塞不通,不通则痛而为甚。治宜两解肝胃,泻热导滞。处方:柴胡18g,*芩9g,半夏9g,生姜12g,白芍9g,郁金9g,大*9g,枳实9g,陈皮12g,生牡蛎12g,煎汤,分三次服。一服,疼痛减轻得睡;二服,大便解下一次,从此胁痛与呕俱解,转用调理肝胃药而安。三、刘某,男,54岁。患肝炎而腹胀作泻,不欲饮食,胁痛及背,服药无数,效果不显。某君请余为治,脉弦而缓,舌淡苔白。此乃肝病及脾,脾阳先衰之象,为疏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12g,*芩4.5g,炙甘草9g,干姜9g,桂枝9g,花粉12g,牡蛎12g。凡四服而腹胀与泻俱止,饮食较前为多,精神亦有好转。后以肝脾共调,佐以利湿之品,转氨酶日趋正常而告愈。四、徐某,女,29岁。病呕吐已三年,食后即吐,酸苦带涎,右胁发胀,胃脘作疼,脉沉弦,苔白滑。此证胁胀,呕吐酸苦,脉弦滑,主肝胆气郁,内生痰饮,以使肝胃不和,疏泄不利所致。治宜:疏肝胆之郁,利痰热以止呕。处方:柴胡12g,*芩9g,半夏9g,陈皮9g,竹茹9g,香附9g,郁金9g,牡蛎12g,*参6g,甘草3g。三剂见效,照方又服三剂痊愈。总之,以上概括介绍了小柴胡汤加减证治,虽列举一十七方,仍为举一反三而设,不能尽其所有。其中参以临床经验,而与《伤寒论》不尽全合。猜你喜欢,点击可阅读原文:伤寒名医验案精选---小柴胡汤二十七种类案:详解小柴胡汤妙用首经方方证要点——小柴胡汤老中医遭咄咄逼人质难,直抒胸臆作答:关于小柴胡汤扩大运用范围的问答////////千万不要错过春天这个水果,它是中医眼中滋肝肾补肝血之王!还能黑发明目!何任大师:应用温经汤的精髓到底是什么?周仲瑛:60年中医诊法之体会与技巧(都是精华)丁光迪:羌活胜湿汤治疗“五更泻”没想到,“清骨散”真的就是清骨折后发热的散!丹楂散治疗高脂血症(附高血脂验方四首)上海沈氏女科年家传秘方神奇!用古方治疗虫牙的奇妙经历!古方“三两半”,治腰肌劳损好得快!南师8个方子,治失眠、高血压、肠胃病!推荐阅读98岁国医大师:这是我最后的贡献(经验分享)31名国宝级名老中医秘方集锦经方大师*煌—治疗过敏性鼻炎经验方仲景三个药对,管窥用药配伍核心思想内经中濒临失传的“发”“传”表里别通(开合枢)论与圆运动有异的导引体证气机论--揭秘中医人体气机理论的千年迷雾杨志一:治湿十三法(值得借鉴学习)高建忠:明辨外感内伤,拓展经方运用(全)张立山:谈咳嗽的六经(三阳经、三阴经)辨证——附案例《戴丽三医疗经验选》论著三豆汤及其加减方的临床运用推荐阅读:-END-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梅国强毛德西胡希恕刘渡舟加减运用小柴胡汤